昨天家长会后心情郁闷,青春期的女儿不但成绩下滑,而且与同学关系也存在问题,我非常苦恼,平时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看的也不少,也一直努力想做个好妈妈,可是现在看,我是多么失败啊!
我本性开朗,直爽,说话做事直来直去,干净利索有主见,女儿恰好相反,胆小,拘谨,做事磨蹭拖拉、不善交往。有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们母女性格迥异?
现在看来应该都是我的问题,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后天的教育导致千差万别,难道家长不该负主要责任吗?可是我该怎么办呢?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教育女儿?
幸运的是,昨天我抱着希望向泽阳老师请求帮助,真心感谢老师的及时回应,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老师询问情况后,给我推荐了“杨杰的妈妈圈”,我迫不及待地拜读了杨老师的多篇文章,真不愧是著名的亲子咨询师,她对孩子的磨蹭、习惯养成、快乐成长以及妈妈的焦虑等问题都详细的给予解答和帮助,不是简单的说教,大多是真实的案例分享,有些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其中泽阳老师向我推荐的《不改那么多,只改一点点》对我启发最大,我和女儿的状况就像文章中所说处于“亲情的低温状态”,我只注重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更像个保姆,却忽视了和孩子的情感建设。
怎样真正地跟孩子在一起,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温暖和爱意?
杨杰老师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的提高和孩子当天的相处质量。每天给孩子几个高质量的回应,在日常互动中增加光彩,提高孩子的愉快指数和幸福指数,那么相应的孩子的胆小、不善交往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温柔地改变都是最舒服的方式。
今天我按照文章中所说的方法,对女儿的言行给予几个高质量的关注和回应,可别说,效果杠杠的,女儿的情绪明显变得愉悦,沟通顺畅。这才一天啊!最后我想对自己说:“每天改变一点点,加油!”
无条件积极关注,强调了对孩子的接纳。当我们真正接纳孩子,任何时候都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孩子,自然可以看到他的优点和可爱之处,这样去观察去注视一个孩子的时候,便会满心欢喜。这种内心状态,会借着我们的语言、表情、神态传递给孩子。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认可、被欣赏的感觉。这份接纳,成就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