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昌年间,扬州城外的桃花刚落,落第书生颜浚便背着书囊往广陵码头走。忽听身后银铃般一笑,转头见个穿青罗裙的姑娘,二十来岁模样,正倚着柳树冲他招手:“公子可要搭船?”
船行至半途,那姑娘自报家门:“妾身赵幼芳,家住金陵。”临别时递来块香帕:“中元夜,公子若往瓦官阁,当见神仙中人。”颜浚攥着香帕,只觉帕上牡丹香混着水汽,直往心里钻。
七月十五,月如银盘。颜浚刚登上瓦官阁,忽闻环佩叮咚。转头见幼芳正替个穿霓裳的美人理云鬓,那美人眉间一点朱砂,恍若画中仙:“妾身张丽华,家在清溪。”话音未落,又飘来个穿素纱的女子,原是孔贵嫔。
“幼芳原是我的侍儿,”张丽华轻抚琴弦,“后来成了隋宫御女,死在江都之乱。”说着命人摆上琥珀杯,“今夜且尽兴,明朝便成尘。”颜浚见杯中酒泛着幽蓝,饮下竟觉喉间清凉,似吞了整片月光。
五更时分,颜浚在张丽华榻上醒来,见美人鬓角已现霜色,却仍执他手笑:“南朝繁华,不过门前逝波。”忽而钟声大作,幼芳推门急道:“天要亮了!”
颜浚再睁眼,已躺在清溪边的荒冢前。碑文模糊,依稀可见“陈宫人赵氏之墓”。他掏出发黄的香帕,帕上牡丹竟化作血痕,顺着溪水蜿蜒而去……
后来有渔人说,中元夜常见瓦官阁灯火通明,隐约有环佩声与琴音混着江水,悠悠荡荡传了整夜……
会昌中,进士颜浚下第,游广陵,同载有青衣,年二十许,自云姓赵,名幼芳。临别,期之中元游瓦官阁,当一会神仙中人。浚如言果往,见美人,及幼芳亦在。美人言:“家在清溪。”邀浚过之,则陈朝张丽华也。须臾,孔贵嫔亦来,问幼芳,乃是丽华侍儿。后为隋宫御女,死于江都之乱者,命酒赋诗。浚因留与丽华同寝,达曙而别。寻其处,地近清溪,乃陈朝宫人墓,浚惨恻而返。——《与颜浚冥会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