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昨天预报的有雨,但直到晚上才有些许雨意,今天早起我忘记了有雨的忠告,直到开门才发现,哦,原来雨一直都在。
看到雨,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用上操了,第二反应是学生有时间背会其他科目了。开车到学校,等我走到教学楼的时候,九年级的学生时间意识较强,已经开启早读。七年级我没有注意,直奔三楼的八年级,走进教室,没有预想中的读书声,只有熙熙攘攘的声音,好似只要老师不来,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我一点也不生气,只是再次强调:以后如果遇到下雨,下雪,下雾天气,直接到教室,然后自由选择科目读书,6:25课代表打开学习任务,大家统一换书开启早读。哪怕说了十遍,依然不知道该做什么,是因为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而已。我无数次告诉她们,参加中考的不是我,该如何做自己考虑。
下午讲朱自清的《背影》,每读一遍都有一遍的感悟,都有一次的感动,仅仅千余字,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是平凡质朴的语言,简单的事例,却让人明白父子之间矛盾争吵背后,父亲隐忍,滞涩,深沉的爱。
如此有感情的文章,在讲解的时候,却总是时不时的听到不和谐的声音,不仅理解不了情感,而且回答的问题还透着各种冒傻气。我纳闷学习是为了让人更有素质,更有涵养,怎么就越学越倒退了呢?
最后的图片,无一不是让人感动的场景,把伞让给孩子儿子却浑身湿透的父亲,把孩子包裹取暖却自己受冻,在泥泞中背着儿子前行,背着画板高举输液瓶为儿子撑起一片天,在地里割稻子衣服被汗渍浸染。
接着是一个视频,最开头的语言是:儿子,别乱花钱了,老爸挣不来了,太热了,要中暑了,哈哈哈哈……站在百米高的地方从事建筑工作的父亲,浑身是污渍推着废品前行的父亲……
父爱深沉隐忍,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有长达八年的矛盾,但是最后却还是在父亲的一封信: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从中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写下《背影》,其弟将这篇文章拿给父亲看,最终父子矛盾结束。
人或许有些奇怪,小时候崇拜父亲,觉得父亲无所不能,是坚强后盾。再后来和父亲对着干,争吵不休。再后来嫌弃父亲落伍,为人处世都是自己看不起的,再后来可能似乎会慢慢理解父亲,最后或许也会成为父亲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