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逛文庙,却意外被孩子上了一课
一路向南,带小家伙去了墨江文庙,原本只是想随便逛逛,没想到这一趟竟然让我们收获满满,感动非常。
孩子的认真,让我自愧不如
一进文庙,我家那个平时活泼好动的小家伙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瞬间安静下来。从泮池上的状元桥开始,到太和元气坊、蒙馆、经馆,再爬上极星门、奎星阁,最后来到大成殿,她每一个地方都看得格外认真。
不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她还仔细阅读每一处的文字介绍,翻看馆里的电子显示屏,一路上问个不停:“妈妈,为什么叫状元桥?”“这个匾额上写的是什么意思?”“古人为什么要在这里读书?”......
更让我惊讶的是,她连每个角落的小测试都不放过,一定要弄个明白。看着她专注的侧脸,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孩子对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好奇和敬畏。这种认真的劲头,让我这个大人都不禁动容。
意外发现:云南竟是文庙第一大省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意外发现——云南竟然是全国文庙数量最多的省份,整整有20座!
这个发现不是来自导游,也不是来自宣传册,而是我家小家伙趴在资料屏前,一个一个省份数出来的。当她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这个发现时,我真是又惊又喜。
惊喜的不仅是这个冷知识,更是孩子身上那种纯粹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向孩子学习,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高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我之前也去过几个文庙,大多是以静态陈列为主。但墨江文庙不一样,这里高科技手段得到了充分运用。
小家伙在各种答题竞技屏幕前玩得不亦乐乎,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古代先贤“对话”,在玩乐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我看到不少孩子都聚集在这些互动设备前,原本枯燥的传统文化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这种创新形式真的值得点赞!让传统文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亲切有趣的方式走进孩子们心里。
最美创意:论语上锥桶
如果说文庙中有什么最让我印象深刻,那一定是那些写着《论语》的安全锥桶了。
普通的安全锥上,用红漆做底,黑墨挥毫,写着孔子的名言,还是很漂亮的毛笔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千年智慧就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个小小的创意让我感动良久。传统文化不应该被供在神坛上,而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服务当代社会。这些锥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不虚此行的心灵滋养
逛完文庙,我和小家伙都感觉收获满满。不只是增长了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都需要慢下来,用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生命。而墨江文庙正是这样一个好去处——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大人。
如果你也在寻找一个能够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让自己静下心来的地方,不妨来墨江文庙看看。相信你也会和我们一样,感叹一句: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