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豆官,人们的印象可能是电影中那个穿着肚兜的小男孩。可小说中豆官的形象并不像电影中那么简单。
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与豆官相关的事,但奇怪的是,作者并没有描写他的外形。而且,在豆官经历的很多事件中,他也并非主要参与者。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物呢?
01 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战争的残酷
余占鳌带着豆官在墨水河大桥伏击鬼子时,豆官已经十四五岁了。
九儿16岁那年,经历了嫁人、单家父子被杀、县长判案、余占鳌到烧酒作坊闹事、花脖子绑架等很多大事,可她却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沉稳和机智。余占鳌16岁时,他母亲和胖和尚有染,余占鳌就对胖和尚起了杀心。
可豆官和他的父母不同,他十四五岁时,依然像个孩童一样。
去伏击鬼子的路上,他想到的却是以前和罗汉大爷摸螃蟹。在战争开始前,他不像余占鳌他们那么紧张,他的注意力会随时被一些小动物吸引过去。比起打鬼子,他更了解一只田鼠或一窝蚂蚁。
这种“童稚”伴随了他一生。他在中年时,“双眼还像他少年时期一样,活泼、迷茫、瞬息万变”。很多复杂的事情,他一辈子也没弄清。
小说中的很多场景,都是通过豆官的视角展现出来的。他就像这部小说的“感官”,他看,他闻,他听,他回忆,小说中再也没有比他敏锐的人物了。
用童稚的心去感受残忍的事,这种强烈对比带来的阅读冲击力是巨大且深刻的。在《呼兰河传》《城南旧事》等小说中都曾用过儿童视角去展现一些悲剧。当孩童看见人们在苦难里挣扎时,他们什么都不懂,却什么都看到了。
在《红高粱家族》中,豆官这个十四五岁的,永远童稚的“孩子”,他看到的景象是什么呢?是亲如爷爷般的罗汉大爷被剥皮,是母亲九儿被敌人射杀,是同父异母的妹妹香官惨死在鬼子的刺刀下,是三十多个队友的牺牲,是三百多村民被鬼子屠杀……
当九儿死去的时候,他耳聪目明,却什么都听不到了。
02 放大了人们的无力感
九儿他们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看起来能力挽狂澜一样,其实他们不过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为了炸鬼子的四辆汽车,他们损失惨重。他们有很多想做的大事,可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却显得非常渺小。
和九儿这些大人不同,豆官是个孩子, 他能做的事更少,无力感更强烈。
豆官救不了母亲。九儿中枪后,想让豆官扶着她回家。可豆官哪有那么大力气,没走多远就倒在地上。他只好让九儿躺着,然后用手,用泥土堵住她流血不止的伤口。九儿垂危之时,豆官却以为九儿快没事了。他跑去找余占鳌,错过了母亲最后的时光。
豆官也保护不了父亲。冷麻子算计了余占鳌。余占鳌刚用枪对准了他,他的卫兵就把余占鳌的枪给夺走了。豆官一枪打中了卫兵,却被另一个卫兵一脚踢翻。
他有爹有娘。可娘在的时候,他不能和爹相认。与亲爹相认的时候,娘却离开了人世。
他可以射中鬼子头头,可以徒手捉蛇,可在很多大事上,他都有深深的无力感。大人们能隐藏自己的绝望和无助,可他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他什么都掩饰不了。
03 孩子,代表着一种希望
墨水河大桥伏击战后,余占鳌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中。当他绝望之时,是豆官拉着他去捡散落在地上的拤饼吃。也是豆官,让他吃了拤饼之后去河边喝点水。
余占鳌以为一切都完了,可豆官却给了他希望。
父亲的双眼大睁,从那两粒钻石一样的瞳孔里,散射出本来属于我奶奶的那种英勇无畏、狂放不羁的响马精神,那种黑暗王国的希望之光,照亮了我爷爷的心头。”
豆官跟余占鳌说,他以后要好好练枪法,去找冷麻子报仇。他体会不到余占鳌有多绝望,他也不知道找冷麻子报仇有多难,可他的话却给余占鳌以极大的激励。
04 揭示战争对人的创伤
理解豆官这个人物形象其实挺难的。他一直在感受着那个纷乱的红高粱世界,可他自己的心灵世界却对外界关上了大门。
当豆官看着母亲被埋葬时,作者是这么描写的:“父亲眼见着最后一棵高粱盖住了奶奶的脸,心里一声喇响,伤痕累累的心脏上,仿佛又开了一道深刻的裂痕。这道裂痕,在他漫长的生命过程中,再也没有痊愈过。”
豆官还是个孩子,可他的心却已是“伤痕累累”。母亲的死对他来说,是永远的伤痛。可战争对他的创伤远不止于此。从小说中我能感受到,豆官的精神曾受到了深深的刺激。
鬼子屠村那天,豆官在高粱地里遭到了鬼子骑兵的追杀,情急之下,他把手中早就不中用的手枪朝马脸抛去。鬼子骑兵摔在地上,把胳膊摔断了。鬼子用那只没受伤的手,从兜里掏出一张相片,祈求余占鳌和豆官放他一条生路。
豆官正看着相片上微笑的妇人和可爱的孩子,可突然间,余占鳌把相片抛起,将其劈成两半。豆官感到痛苦万分,他甚至求余占鳌不要杀这个鬼子。
余占鳌恨透了鬼子,将鬼子一刀劈开。豆官感觉一切都被余占鳌劈成了两半。他疯了一样地跑开,在高粱地里乱钻。这时,鬼子的马队又呼啸着奔来,余占鳌好不容易才抓到豆官。豆官“尖利”地喊叫着,说:“爹!爹!爹!带我走!带我走!我不打仗啦!不打啦!我看到俺娘啦!看到俺大爷啦!”
豆官的精神世界分裂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善良而简单,理解不了鬼子的恶,也理解不了无恶不作的鬼子为什么会重视亲情。他更无法理解,余占鳌为什么要把一切事物都劈成两半。
余占鳌给九儿出大殡前,带豆官开掘九儿的坟墓。豆官想起埋葬母亲的情景,当他离母亲的尸骨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却紧张得晕了过去。醒来后,他迫切地想看见母亲的尸骨,可当他真的看到时,他只感到恶心和恐惧。
这些精神上的刺激,根本不是一个小孩子所能承受的。
他的成长,变成了一种旷日持久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