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主要是一些视频笔记和面试时候常问到的问题记录。(持续更新)
为什么要在主线程更新UI
太长不看版:
UIKit并不是一个线程安全
的类,UI操作涉及到渲染访问各种View对象的属性,如果异步操作下会存在读写问题,而为其加锁则会耗费大量资源并拖慢运行速度。另一方面因为整个程序的起点UIApplication是在主线程进行初始化,所有的用户事件都是在主线程上进行传递(如点击、拖动),所以view只能在主线程上才能对事件进行响应。而在渲染方面由于图像的渲染需要以60帧的刷新率在屏幕上 同时 更新,在非主线程异步化的情况下无法确定这个处理过程能够实现同步更新。
属性关键字
读写权限 readonly/readwrite
原子性 atomic/nonatomic
Q:atomic是如何保证线程安全的?
A:atomic只对对象的赋值(setter)和取值(getter)保证线程安全
比如atomic修饰的一个数组对象,atomic能保证它的赋值和取值是线程安全的,但是如果对数组进行insert或者delete操作,是没有办法保证线程安全的
weak和assign的区别
- weak修饰对象,assign可以修饰基础数据类型和对象
- weak修饰的对象在释放之后,指针地址置为nil,而assign修饰的对象在释放之后,仍然指向原来的指针地址,所以会造成野指针的错误
- 都不会增加引用计数
copy
一般用来修饰拥有可变类型的子类的对象,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对象属性进行了修改
当我们用strong来修饰一个NSString属性的时候,如果赋值的是一个可变对象,当可变对象值发生改变时,属性也会发生改变,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因为用strong修饰后,指向跟可变对象相同的一块内存地址,当可变对象发生改变时,属性也会发生改变,用copy修饰的话,是深拷贝,会开辟一块新的内存空间,因此可变对象发生改变是,属性不会受到影响
示例:https://blog.csdn.net/miaogehehe/article/details/80591805
strong
修饰对象,修饰的对象引用计数+1,修饰的对象被释放后,引用计数-1
KVC
https://www.jianshu.com/p/9cf76bac1aa6
全称是Kev-Value Coding 键值编码,可以直接使用字符串访问对象的属性
getter
- Accessor Method
会查找访问器方法是否存在,顺序是查找getKey
->key
->isKey
- Instance var
查找是否有同名的或者类似的实例变量,顺序是_key
->_isKey
->key
->isKey
-
+(BOOL)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
方法的作用
默认返回YES,会去查找实例变量,如果重写返回NO,则不管存不存在对应的实例变量,都不会获取到实例变量。 - valueForUndefinedKey:
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实例变量,那么会调用valueForUndefinedKey:
方法,然后抛出一个NSUndefinedKeyException
异常
setter
- Setter Method
查找对应的key是否有实现setter方法,按照查找顺序为set<Key>:
->_set<Key>
->setIs<Key>
- Instance var
查找方法和getter
一样,如果查找到对应的实例变量,直接赋值 -
+(BOOL)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
同getter的作用 - setValue:forUndefinedKey:
抛出异常NSUndefinedKeyException
KVO
Q:什么是KVO?
A:
KVO是Objective-C对观察者设计模式的一种实现
KVO使用了isa混写(isa-swizzling)技术来实现
Q:isa-swizzling在kvo中是怎样体现的?
当我们对一个对象进行观察(addObse…)的时候,系统会在运行时动态创建一个NSKVONotifying_A的派生类,同时将原来类的isa指针指向这个派生类
派生类重写setter方法,负责通知所有观察对象(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说是通过消息传递实现的,具体我没找到相关的解释,有兴趣可以自行了解一下,想来应该也是,在赋值之前和之后分别都调用了方法,这不就是发送消息了嘛)
(在派生类调用didChangeValueForKey:
的时候,runtime会根据对象的结构和方法列表逐级往上查找到观察者的监听方法,然后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将属性变化的通知传递给观察者)
重写setter方法
Q:kvc能使kvo生效?
A:可以
为什么?
因为set方法已经被派生类重写了,所以会触发通知
self super
self
关键字
super
编译器指令
[self message]和[super message]的实现
其实不管是self还是super真正调用的对象都是一样的,只是查找方法的位置不一样,self是从当前类结构体中开始查找,super是从父类中查找,但方法真正的接受者都是当前类或者当前类的对象
当你用[self Class]和[super Class]打印类的时候,打印的都是同一个类,因为他们只是查找方法的位置不同,但是调用方法的类/对象是一样的.
Category
Q:你用分类做了什么事情?
A:主要有这几点:
- 声明私有方法
- 分解体积庞大的类文件
- 把Framework的私有方法公开
分类的特点
- 运行时决议,通过runtime把分类当中的方法添加到宿主类当中
- 可以为系统类添加分类
分类中可以添加哪些内容?
- 实例方法
- 类方法
- 协议
- 属性(没有添加getter和setter方法)
在分类的结构体的属性中可以体现出来(但是有的文章说没有属性(instanceProperties)?)
如果多个分类实现了同一个方法,执行顺序是什么?
这个取决于编译顺序,在将分类的方法添加到宿主类的函数中,有一个倒序遍历分类方法的while循环,这里最新访问最后编译的分类
Q:怎么为Category添加实例变量
A:通过关联对象添加
关联对象的本质
关联对象由AssociationManager管理并在AssociationHashMap存储
所有对象的关联内容都在同一个全局容器中
+load、+initialize方法的区别
+load
1.load方法是在main函数执行前执行的
2.子类的+load方法会在它所有父类的+load方法之后执行,
3.而分类的+load方法会在它的主类的+load方法之后执行,
4.+load方法,它不遵循那套继承规则。
5.+load方法调用顺序是:SuperClass -->SubClass --> CategaryClass
+initialize
1.+initialize方法会在类第一次接收到消息时调用
2.先调用父类的+initialize,再调用子类的+initialize
3.如果子类没有实现+initialize,则会调用父类的+initialize(父类的+initialize可能会被调用多次)
如果分类实现了+initialize,会覆盖类本身的+initialize调用。
// 该类本身的+initialize调用实例:
Person 实现了 +initialize
Person(Category) 实现了 +initialize
Teacher : Person 实现了 +initialize
[[Teacher alloc] init]
调用顺序:
Person(Category) +initialize (Person类的+initialize方法被覆盖掉了)
Teacher +initialize
Extension
Class Extension在编译的时候
,它的数据就已经包含在类信息里面了,而Category是在运行时,才会将数据合并到类信息中
,所以这个时候类结构已经确定了,因此不能直接添加成员属性,但是可以通过associate的全局功能进行声明和定义
CALayer与UIView的关系?
- 职责:UIView 负责响应事件,CALayer 负责绘制 UI
UIView : UIResponder
,CALayer : NSObject
由于CALayer不需要处理交互事件,所以是轻量级的,性能要比UIView高。当我们的UIView不需要交互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它替换成CALayer。 - 关系:UIView持有一个CALayer属性,并且是该属性的代理,UIView的绘制工作是由CALayer完成的
慕课
- UIView为CALayer提供内容,以及负责处理触摸事件,参与响应链
- CALayer负责显示内容contents
(单一职责的体现)
UIView : UIResponder
,CALayer : NSObject
事件传递 与 视图响应链(重点)
事件传递
涉及的方法:
// 返回响应视图
- (UIView *)hitTest:(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判断点击的位置是否在当前视图的范围内
- (BOOL)pointInside:(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事件传递流程:
当点击屏幕的时候,事件会传递给
UIApplication
,再由UIApplication
传递给UIWindow
;UIWindow
会调用hitTest:withEvent:
方法来返回最终的响应视图。hitTest:withEvent:
内部实际调用了pointInside:withEvent:
方法来判断这个point是否在UIWindow范围内;如果在的话,会遍历子视图来查找最终响应的视图;遍历采用的是倒序遍历,即最后添加到UIWindow上的视图最优先查找,在每一个子视图UIView中都会调用hitTest:withEvent:
(递归),如果最终查找到响应视图,则结束事件传递流程,如果没有找到,假如事件是在UIWindow的视图范围内,则由UIWindow自己处理。
**视图响应链
涉及的方法(UIResponder的方法):
- (void)touchesBegan:(NSSet<UITouch *>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void)touchesMoved:(NSSet<UITouch *>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void)touchesEnded:(NSSet<UITouch *>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响应链其实就是事件传递反过来执行一遍;首先由当前视图接收事件,如果当前视图没有处理这个事件,则会传递给下一个响应者(nextResponder
),直到传递给UIApplicationDelegate
。如果到最后都没有响应者响应这个事件的话,那这个事件就丢弃了。
MVC&MVVM
MVC(Model-View-Controller)
- 视图(View):用户界面。
- 控制器(Controller):业务逻辑
- 模型(Model):数据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