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九天

昨天读: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我对孝字的理解,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用扶侍老人来表达“孝”的原意。本义是善事父母,《礼记·祭统》对此曾有所阐述:“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所以,孝本义含有善,顺的意思,天地君亲师,也是古时社会的排序,敬天地、顺君长、孝亲子、尊师长。所以,我还是觉得孝不应该和顺连在一起,孝和敬可以连在一起。

我的想法:一个人如果能够身体力行的孝父母,或年长有品德,智慧的人,对和自己一样的人,尊敬且平等的对待,做事谨慎,而守承诺,这样的人本身就很有文化。可是,现在我们对于文化的评价似乎只有一种标准化的测量方式,学生就看学习成绩,打工族就看你的技术掌握能力,赚钱多少。老板就看资产多少,有钱就有“文化”。

这样下去,创新能力,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越来越少,孩子们除了游戏就是学习,网络语言也是越粗俗越受欢迎,我们现代几乎可以说是文化沙漠了,孔老夫子排位最后的学文成了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唯一标准,现在我们看见月亮又大又圆,只会说:卧槽,好大的月亮啊!我们不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不会起舞弄清影,我们不会月下独酌,我们不会感叹悲欢离合,我们只会低头玩手机,要不挣钱,要不玩游戏,让自己短暂麻醉在虚幻世界里了。

没有了手机只会百无聊奈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明白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越来月成为一架精密仪器上的小零件,不知道自己是谁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意义在哪里?因为我觉得我不在了,多的是人想干我的活。那我为了什么工作、为了什么生活、又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呢?我想这是我们现代社会里最大的问题!这些我们现在的学校里回答不了,家庭也没有办法回答,社会更是无暇理睬我们,所以只有学习,看书才能让我们去寻找答案,学习如何休息,如何放松,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功课,也只能我们自己来学习了。

今日学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卜商字子夏,亦孔子晚年弟子。

四句分言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伦。

我的理解:夫妻之间三观一致,对生活、金钱、教育的理念一致,而这种一致的观念带来的共鸣,情感交流,可以共同托底,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而不只计较外貌,经济条件,利益而缔结的姻缘。事父母竭力孝敬,竭力我理解是尽自己所能,合理安排,将自己的生活家庭安排好后,而不是一切以父母为先,不顾自己的家庭和个人能力。事君能致其身,是和有道德的年长的人学习和交往, 学习他为人处世的态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处世哲学,与朋友交,以真心换真心,重信守诺,这样的人,已经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自己喜欢的技能。

我的感想:其实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与领导或权威之间,与朋友之间关系都是要双向奔赴的,单方面的付出,永远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懂得付出,也要懂得接受。而有时侯,对于一个想成为仁爱的人或者好人来说,付出很容易,但是接受很困难,大部分潜意识里会觉得我不配,我不值得,如果接受了,我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而不纯粹也意味着我不好。因此,最重要的是,我首先爱自己,而后由己及人,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女,爱朋友,爱世人,爱自己的国家,我想这才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