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是培养一个习惯的最短周期?
21天,试探自己有没有做到?
21天,探索另一种新的可能?
这个21天,算不上“跃迁”,也依然存在着别样风味。
1学习每日冥想,让自己静下来,真的静下来,在物理世界的静下来。
听了快两年的民谣《静下来》,恍然间好像理解了乔老师为何从山东到北京后,N年后又离开北京去到丽江,在那开始自己的桃花源记里的生活。静下来是内心需要做的事,心静了事自然明了。
2每日读书(录音),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看书可以一目十行,读书却是不行的。读书,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读,读的不通畅,读的不理解,读的不舒服,都得反复读,这样读的慢,融字于体,让自己心里舒坦。
以前读书(出声),容易张嘴打瞌,在这21天里,我越来越喜欢这样读书的感觉,慢慢的读不是看,很平和。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选自朱光潜《谈读书》部分;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节选自培根《随笔》“谈读书”部分)
3#信仰#—#吸引力法则#—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不知道该如何給这些内容归类。内心能够感受到源头及路径,隐隐约约若隐若现虚实相汇,却无法表达。每一天都保持愉快的心情,遇事不慌不急。
某日,开心的自言自时却在地铁安检口滑倒摔了一跤,爬着起来笑容依旧,对着走过来的安检人员说“谢谢,对不起(需要麻烦他重新扶正安检道旁的铁架)”;准备去上课时发现眼镜不见了,心里也不着急,直接先去教室,晚上下课后自动想起眼镜被我落在面馆了;周一早上要上课,周日晚上还是坐了2个多小时的公交去网易见小美,和她一起吃潮汕牛肉、看《天才枪手》,23点打车回来…
那时希望可以理性的控制自己的全部,可是后来经历的诸多事件都是非理性的,而我在参加DISC双证班后慢慢开始去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感知自己的情绪,和它一起共进。同时王鹏程老师的“人生有方向,三年有愿景,年年有规划,月月有目标,周周有计划,天天有行动,时时有觉察,每周一教练”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在这个被赋能的过程中,我真的是受益人。
这是关于我个人最主要的3点!下面21天里的点滴~
1发起人在开启前的精致准备,课程有试听、授课有试讲、上班有试用期,这个社群也有试打卡,^_^
2小班化模式教学,我们属于小班化早起撸袖子,哈哈
3我们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一起乐!同频~
这个21天,我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始终围着数学打怪升级,惊喜的同时需要勇气面对新的风险及不可预测性),更多的关心人的感受(①每周与父母的电话沟通;②1021/1028两个周六的下午都在张老师那里过的,看病+聊天;③看书写作业,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理性与感性结合的探索自己的世界,开心每一天。
附1:连续2次7日小结,总想以正文的形式传递,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今日的模式乐见。也终于有时间来此更迭了。哈哈~
附2:昨日就诊回来的路上想明白的:事件——已经吃了一周的中药,嘴巴很淡,医生明确说过不能吃水果等生冷食物,尽量少吃大鱼大肉,多油多盐食品,要吃的清淡一些。我想:我一周的早餐吃的都是玉米|红薯|鸡蛋|粥,午饭也是咸菜配米饭,那么这周我该怎么办?学习庙里的尼姑,清心寡欲还是?想着想着突然间明白了[我的感知能力弱的身体表现]。很清淡的味道,我总是没有觉察力,只有碰到刺鼻浓厚的味道,我才能判断分析;而吃的清淡就是提升味觉的敏感度,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以前给自己看病,都是病症较为明显后(事情已经发生),然后给自己下药治疗。而张老师告诉我中医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已经能够通过“气”感知到,如果事件已经发生,说明已经影响到“形”了。故而,我想:中医的望闻问切大概就是老师谓之“气”了。这样,我也就想通了,不吃水果等生冷食物,保持清淡的饮食,健康快乐。[云峰大哥每日的毛笔字,时常的健康日志,受益良多!]
以上,1路向前,2017/10/29,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