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在《占领下的巴黎》中说,被俘虏的日子里,我们的痛苦又干又涩,一半来自内心的自责,一半来自别人的眼光“人家会怎么看我们”,“同一牢房的波兰人埋怨法国人1939年抛弃了他们,捷克人转述苏联人称'法国人,兔子,兔子'”。
是的,1939年,英法联军在马其诺防线后面坐观波兰沦陷,不曾想几个月后法国就被攻陷且南部不战而降,联军被逼到敦刻尔克。
丘吉尔下令带回3万英国士兵,而联军有30多万,一家人,宣传上的同盟。
我们愿意想象撤退确实艰难,茫茫大海无尽绵延的等待,还有随时而至无处藏身的轰炸,如果说冲锋时有勇猛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国家精神,撤退时的心境如何比喻,一时真找不出恰当的字眼。导演诺兰一改往日回忆、现实、梦交叠的烧脑模式,分空中、海上、海滩三个场景切换叙事,平静真实,无奈里充满希望。
空军技术娴熟,善战勇猛,配合战、单独战都很漂亮,水上迫降镜头更是有惊无险,不愧在撤退上岸的人流中禁不住给了赞语“我们知道你们空军好样的!”
海上镜头更是展现着人道主义的温情,征用的商船民船在关键时刻及其专业,乔治家救了“孤岛”上轰炸休克症士兵,却因士兵逼迫返航情绪激动打伤乔治并导致了乔治死亡,他们选择原谅,依然见人去救,把一个人视作一切人,奋力、宽容。空军飞行员得救了,船上尽可能多的容纳回家的士兵,返程德军低空空袭,机智较量而过。不止是完成任务,更是完美的智勇和人道表演。
海滩最为复杂。轮船刚刚要放缆绳起锚,一颗炸弹下落,求救声呼喊声跳海声乱作一团,船顷刻间倾斜、沉没,回家的希望葬腹海底。而更多时间是连一艘船也看不到的等待,不确定的轰炸,和随时可能的死亡,焦灼蔓延在一双双眼睛里。
主角终于跟随另一分队走向搁浅的小船,坐在舱底等待涨潮。可是潮水迟迟不到,无所事事才是真正内讧争端的起源。谁去冒险看潮水来没、谁去堵上枪眼漏水的窟窿、谁是超负的第一个下船者……考验人性的时刻。我们是一个分队的,我们的决定就是命令,多数人胜出的原则,一种原始的力量决定论。他不说话,不是敌人就是奸细,猜疑占了上风,是生与死让人这么无情的污蔑,失去了理性的尊严,还是本性中就包含着。弹孔越来越多,船身越来越低,有一只手奋力想抓住垂直就在前方的扶梯,然而不动了,不能动了。
Home,Home,热泪盈眶,海岸线上的祖国,终于回来了。乔治也在报纸上“如愿以偿”得到表彰。这是胜利撤退,也是深刻功课。
萨特说“我们不顾警报不听指挥,昂首看天,飞机的掠影加上飞行员的五官四肢,占满了整个自由的天空……”复杂的国际联盟,接下来的日子,英国轰炸法国德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