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从本科生向研究生转变的关键期?

本科毕业后的最后一个暑假的结束,不仅意味着你要开始一段新的学习生活,重要的是,它更意味着你需要尽快地从一名本科生转变到研究生,以适应研究生生活。作为一名研一“萌新”,你肯定会感到些许迷茫,比如,研究生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研一是不是和本科的时候一样,可以hai-hai-pi-pi(happy-happy)地度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研一作为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打基础”阶段,也同样是使你从本科生向研究生转变的关键期。那么研一期间,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毕竟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嘛。

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好专业课程。 如果是本专业研究生的话,专业课程较本科的时候会更有深度。就拿我自己来说,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学的国际贸易学,所以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依旧是宏微观经济学,只不过是从普通深入到高级。如果是跨专业研究生的话(一般都是跨二级学科),可能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这种专业差异造成的基础薄弱,否则直接接触深入程度的学习会比较苦恼(因为别人都在前进,你却原地踏步),比如我的一位同学就是从数学专业跨考到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因为没有经济学基础,听起课来就非常地费劲,花的时间要比我多很多。不过也不需要太担忧,因为这些都是多花点时间就可以弥补的,只是多点时间,就多一点。

图片来自网络.jpeg

完成好导师交代的论文阅读任务。 当你选好导师(怎么选导师,下期详谈)以后,导师会将你和你的同门师兄或者师姐编到一个工作组,之后就是向师兄(姐)学着读文献,做论文汇报,频次多为一周一次(双一流高校基本都这样)。论文汇报绝对是最折磨人的必完成任务之一,导师给你选经典文献的时候还好,一旦要你自己去选文献(才研一,鬼知道什么文献适合读,毕竟研究方向都还没确定呢),你且等着挠头吧。好不容易选好文献,你得仔细地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最后制作成PPT用于每周的论文汇报。当然了,付出的多,得到的就多,高频率地阅读文献和做汇报,可以培养你阅读文献的思维,知道重点在哪里,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可能帮你提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容易出研究成果。

图片来自网络.jpeg

在这里提醒你的是,绝大多数文献都是英文的,毕竟“拿来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依旧是主流,高智商地讲是“借鉴并创新”,所以,要想以后写论文的时候能够有更好的idea,就要多读英文文献。虽然起初阅读英文文献比较艰难,甚至可以称煎熬,但当你熟悉更多的专业词汇之后,再进行阅读就会顺利地多了,总之,多读吧。

积极参与校院的实践活动。 有一说一,研一的课程虽然不少,而且每节课都是几个小时的那种,但是你依旧有很多空闲时间,你可以尽情利用这些时间参与校院提供的实践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因为本人并没有参与过,具体做什么就不知道了)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你充实校园生活,也可以在你申请奖金或者评优的时候作为考评内容为你加分。对了,插一句,研究生的奖金种类还是挺多的,数额也比较客观。

参与研究生学生会工作。 到研究生阶段以后,老师的作用,甚至是辅导员的作用都非常少了,所有的一切都靠你的主动与自觉。而且学院的绝大多数工作都是研究生在做,当然领导依旧是老师。此外,你也可以报名参与勤工助学,这个工作内容就比较多样化,说白了就是“哪里有事哪里帮”,有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就几天;有的时间就比较长,可能是几个周,一个学期也有的是。这两种工作都有福利,那就是“有工资,有工资,有工资”, 如果你是学生会的主要干部,比如主席或者部长之类的,工资会更高一些,至于具体工资是多少,不同学校,乃至不同学院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学校(地址:上海)的普通勤助工资每小时20元,每个月最多允许你工作40个小时,就是每月最多拿到800块,再加上国家研究生补贴600(最低补贴),一个月的生活费差不多解决了。


未知的东西最能吸引人,一旦你接触并开始了解它,原来一切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好在不算无趣!!


图片来自网路.jpeg

希望你的研究生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如果这篇推文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转发哦!!
-- 下期推送《研究生导师怎么选?你必须知道的选择原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