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构成,其中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更是关键一环。扎实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在此过程中不容小觑。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部分,常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因素,在不同地区与单位间频繁流动,这既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全新挑战,也创造了机遇。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不仅对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形象意义重大,更深刻影响着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与影响力。
织密“组织网络”,握紧流动党员 “风筝线” 根基。健全组织体系,编织紧密的网络,我们要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和单位,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明确其职责任务,加强运行管理,为流动党员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首先流出地党组织要主动寻“流”,全面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做到实时追踪、动态更新。其次,流入地党组织要主动接“流”,按照 “应纳尽纳、应接尽接、应转尽转” 原则,与流出地进行工作衔接,专人专岗开展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 “双向共管” 机制,明确双方责任,加强沟通协作,实现信息互通、齐抓共管,确保流动党员既有“娘家” 又有 “婆家”,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筑牢基础,就像稳固风筝线的根基,使其有依托。
筑牢“思想航标”,校准流动党员 “风筝线” 方向。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为流动党员确立正确的思想指引,如同给风筝线校准方向,确保流动党员在政治思想上不偏离。线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管理,如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等载体,常态化开展 “云端” 主题党日活动,定期向流动党员推送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等,实现 “支部放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线下督促流动党员参加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活动,针对返乡的流动党员开展 “送书送学送文件上门” 行动,确保流动党员不漏学、不缺课、不掉队。同时,要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组织流动党员开展革命遗址瞻仰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讲党性、作表率。
优化“服务网格”,拉紧流动党员 “风筝线” 纽带。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考核评价,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大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投入,各级党组织要强化“娘家人” 思维,做好关怀帮扶工作。首先建立健全问题收集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常态电访、专人接访等形式,主动关心关爱流动党员,原汁原味记录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不同流动党员的各类需求,根据轻重缓急、按照优先顺序形成“任务清单”,并联合相关部门一件一件抓落实,及时有效为流动党员解决 “急难愁盼” 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各类 “暖心服务”“便捷资源” 在流动党员身边落地生根,让流动党员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同时,要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流入地社区基层治理,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并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反哺家乡。
总之,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探索创新,切实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 杨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