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年前的时候,已经读过这本书,觉得非常有必要也值得每个人去学习了解。借用书中的话:做自己和家人的守护者
扫了很多盲区与错误的认知,暗自庆幸,还好读了这本书。所以也很想把书中的一些内容也分享给大家
第一次读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自我修复能力”
如书中所说:“疾病治愈首先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核心和关键,其次才是医学的支持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医疗手段的支持,就是为自我修复赢的时间、创造条件,等待自我修复系统最终发挥作用并战胜疾病。
了解了为什么“生小病是预防患大病”,为什么突发心梗时,年轻人反而更容易出现极端恶性状况,这和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代偿,密切相关………
首先要说到免疫力,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对免疫力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与认知。
而确实是:人体的免疫是健康的底层逻辑
我们知道免疫力低,人就容易生病,提高免疫力,就能少生病。
书中通过泡泡男孩的极端病例告诉了我们:
1与危险完全隔离的健康不是真健康
2人体免疫是战胜疾病的基本武器,当人的免疫系统有严重缺陷并且无法恢复时,医生也无能为力
3人体免疫是对抗危险因素的关键,是健康的底层逻辑
那怎样帮助我们建立或者维持良好的免疫力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各种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烟酒过量、精神压力过大、偏食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
1认真打疫苗
疫苗接种就是刺激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免疫力一旦产生,免疫系统会记很久。
2善待共生的细菌
简单说,就是和体内的细菌“搞好关系”,从而培养出一身有益的细菌
如何保护人和细菌的共生关系:少用抗生素、别“过度干净”、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少吃糖(糖会引起肠道菌群发生改变)
3正确看待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不严重的疾病
疾病的价值在于让人锻炼出日渐强大的人体免疫系统。每一次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都可以激发和锻炼人体免疫。人体免疫系统只有见多识广,才能锻炼出真本事,才能真的变强。而且从整个物种进化的角度看,有些免疫力形成后还可以传承。
就在此刻,我还再想“免疫力”与“自我修复能力”的关系?
不知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疑惑?
如前面所说,提高免疫力,就能少生一些病。
人体免疫系统是人的健康维护体系
而自我修复是人类战胜疾病的终极武器。
而说到自我修复,又是“衰老”的一个层面
传统观念总把“衰”和“老”联系在一起。书中通过一些案例也像我们说明:
老不一定是衰。
衰老的第一个层面是:基因损伤
第二个层面是:细胞功能异常
第三个层面是: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人体在很多方面都有自我修复能力。比如,基因损伤可以自我修复。比如,深度睡眠的时候,大脑神经胶质细胞的体积可以缩小60%,黑大脑内的液体流出空间,加快血液循环,清除衰老物质,这也是自我修复。
书中提到的案例:得了重症肺炎的103岁老人,可以很快痊愈,靠的就是自我修复能力。
那怎样延缓衰老呢:
适度节食、运动、保持好的睡眠质量……
关于疾病,正确认识它
很多人把疾病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认为身体舒服就是没病,不舒服就是病了。
或是把疾病和健康对立起来,认为有病就是不健康,没病就是健康
哈,你们属于哪一种呢?
或许因为职业原因,经常出入医院,了解的多了,所以书中说的这些观点,平时工作时,我们也有过探讨,也很认同。
没有疾病的绝对健康,是一种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状态。
1健康是可以包容疾病的
2健康并不排斥疾病,健康的人不代表不可以生病,而是具有从疾病中康复的能力。疾病和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二者可以共存。
那为什么人会生病,为什么疾病与人终生相伴?
很多人会说,那还用问吗,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话虽如此。但为什么呢?并没有很清楚地解释这个问题。
书中给出的答案是—疾病是人类进化的遗产
人类的进化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而这些不完美,就是导致疾病伴随终生的原因
一 基因的不完美
1基因是包含着我们生命遗传信息的最底层的东西,它在传递人类基本性征的同时,也将疾病或者疾病的风险传递了下来。
2 基因突变。没有基因突变,也就不会产生人类和其他物种的进化。绝大多数基因突变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和意义。但如果某些关键基因发生突变,就有可能使一段原本“健康”的基因变成致病基因
二 器官的不完美
我们身上的所有器官,是进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延续而“精心打造”的利益和风险的共同体,是为了利益和风险的平衡,而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疾病就是妥协和折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以哺育过程、阅读障碍症、视网膜举例)
三 人类适应能力的不完美
人类进化的速度赶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导致人体适应能力的不完美
听起来确实令人觉得沮丧,但这就是事实。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消除进化中的不完美,但是医学始终在尽力帮助我们弥补这些不完美
关于代偿: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是突然发现的
互联网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随着人们越来越容易获得信息,总是会看到新闻里面的:某某很年轻,某某平时身体很好,突然患上什么什么病,突然****
或是平时身体很好,没一点感觉,为什么这个病突然找上门?
这就涉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另外一个机制—代偿
所有严重的慢性病都是突然被发现的,但绝不是突然发生的。
比如女性从持续地感染高危型HPV发展到宫颈癌,一般需要十几年。
从青壮年时期开始血管上就出现斑块,经过20-30年漫长的时间,才会出现心脏病或脑血管并的症状
在患有疾病的状态下,人体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出现明显的症状,是因为我们体内有一种代偿机制
经常犯心绞痛的老人不容易猝死,就是因为人体有代偿机制——长期的心绞痛已经让病人的血管周围长出了新的小血管。年轻人突发心梗时反而更容易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病发部位还没有形成这些用以代偿的血管。
代偿是人类伟大的保护机制,但代偿机制终究掩盖了病情,时间久了,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代偿代给我们的疾病防治启示
1 既然很多慢性病在早期没有症状,就主动筛查。
2 从源头上预防或者中间环节阻断
3 巧妙地放大代偿机制
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康复训练、适度运动促进这些小血管的形成。
时间的老朋友:癌症
中国每天有1万人以上—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
为什么癌症病人突然这么多了呢?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工作压力大以及生活方式不健康等。这些确实是癌症的危险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如果按照癌症发病率来排序的话,那么全世界癌症发病率高的国家都是环境非常好的欧美国家,中国连前几十名都挤不进去
年龄是引发癌症最大的高危因素,是长寿时代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就像时间的老朋友,如果我们越来越长寿,那么这个老朋友登门造访的概率就会越高。
建议:
第一条:消除致癌因素,改变生活方式
第二条:定期进行疾病筛查
第三条:接纳它,与它共存
最后借用钟南山爷爷的话,送给大家
健康是需要投资的
第一要锻炼,第二不要吃太饱,第三心态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