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北京折叠》,讲述了一个人群分层分空间的寓言。把生存空间分层、空间折叠的能力就是“中台”的能力,通俗讲,中台折叠了前台。
0、寓言《北京折叠》
《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篇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孤独深处》中。 [首次发表于2012年12月。
该小说讲述北京在未来按照社会阶层被分成三个空间,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为了让自己的养女可以接受教育,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三个空间之中为人送信。在此过程中,他看到了上层嫁入豪门的年轻女性对中层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年轻大学生的玩弄,也被从第三空间奋斗到第一空间的好心人出手相救,在历经艰险之后终于回到第三空间。
《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
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1、《北京折叠》设定了三个相互折叠的世界,而现实世界这种折叠关系要更加的复杂,不会仅仅三层,也不会是宏观的分成三个层,而是在细微领域局部的分层和被折叠。比如①新闻APP对报纸的折叠,②电商对线下实体店的折叠,③线上音乐对磁带唱片的折叠、④交通收费站ETC对收费员的折叠、⑤机器生产对手工业的折叠、⑥人工智能对工人的折叠等等
《北京折叠》更多的是描述一种空间分层的状况,至于如何完成空间折叠,并没有给出。如何避免被折叠?,如何折叠其他空间?作者后来的访谈中也是敷衍的讲讲,并没有说到点上。
本文观点是:中台能力就是折叠能力,掌握了中台构建的逻辑,既可以折叠其他空间,也可以避免被折叠。
2、在有关中台模式的文章中,核心特点就是在介绍中台如何的通过一对多前台,实现工作效率的增加和资源成本的降低。站在中台角度和公司整体角度来看是一个好事,但是站在前台的角度看,中台的建立导致了前台的重要性越来越不重要了。甚至在中台模式下前台的可替换性越来越容易。因为前台被中台折叠了。
3、中台的存在就是要折叠前台,让前台变的不重要。中台建设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于前台。就拿Supercell公司来说,如果不采取中台模式,那么每一个游戏团队,就会有更多的职位。实际上这些更多的职位被中台给折叠了,折叠就是没了,没了就是不需要了。
很多公司建立中台不成功,很大的程度来自前台,他们不希望自己变得不重要、不希望占用的资源被缩减。也就是说中台和前台在生存空间上是一对“折叠”和“被折叠”的关系。
4、我们在把“中台”“前台”的关系继续放大,如果是公司间的关系呢?一个公司的产品模式是另一个公司的中台,而另一个公司是他的前台。二者的关系就不是竞争关系了,而是折叠和被折叠的关系。完全不在一个维度层面的竞争。
5、我们再看,创业公司、新兴业务部门如何挑战已有的行业龙头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折叠他,折叠他不是按照他的模式做的更好超越他,而以他的现有模式为前台,创业公司或新兴部门去建立相应的中台。这样创业公司跟头部公司的关系就是折叠和被折叠关系。行业头部公司很难跟你竞争,因为他的优势是原有的“前台”模式,在中台层面创业公司与头部公司的差距不是很大。
6、你可能会质疑,一般创业公司不是都有所创新么?跟中台模式有什么区别么?一般讲,中台模式也是一种创新,但是中台创新是针对于对标的行业头部公司定制的中台模式,依据于行业头部公司为“前台”设计出来的中台模式。相对于靠想象力、灵感的创业方向,基于中台能力的创新更加的聚焦、其依据性更强。
总结下,本文通过《北京折叠》这篇小说,引入“行业折叠”“公司折叠”这个概念。引起一个视角:某行业内各个公司之间是分层的,这些层之间是相互折叠的。而这个折叠关系就是基于【中台vs前台】这个关系确立的。前台类公司被中台类公司折叠。这不是在一个赛道维度上的竞争,而是折叠和被折叠的斗争。要想超越一家公司,你就以他的模式为前台,去设计中台就可以了,然后他就被你折叠了。
你思考一下,
A、腾讯的核心业务模式对应的中台是什么?
B、目前社交软件的中台会是什么样子呢?
C、知识服务的中台是什么呢?
D、传统教育的中台是什么呢?
E、医学医疗的中台是什么呢?
F、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中台是什么呢?
G、电商的中台会是什么样子呢?
你的每一个中台设计都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有机会折叠目前的领头羊,因为你的中台是为折叠他而来。
相关参考文章:
(作者微信:2900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