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

枝低系离舟


柳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它有着"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生命力,耐旱又耐涝,清明端午都要插柳,同时又是古典诗歌中极重要的意象。

我们在杨柳岸边离别,有人会认为是长满杨树与柳树的岸边,其实杨柳仅指柳树,这还要从隋炀帝杨广说起,当年杨广巡游运河时,见纤夫便心生烦腻,便派了殿脚女牵羊拉船走水(当然羊是会游泳的)。由于羊会饿,宫女会热,故派人植柳于运河岸边,一为羊食用,二为宫女们遮阳。自此赐柳为杨姓。

诗人赋予了柳各色感情,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相思之情,"杨花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悲伤之情,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来写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以元夕夜"月上柳梢头"之景来生发出爱情。以柳叶眉,柳腰身来形容美女。如白居易写杨玉环"芙蓉如面柳如眉",写侍妾小蛮"杨柳小蛮腰"。以门前植柳喻隐士,当然这源于五柳先生陶渊明,后王维《老将行》篇,"门前学种先生柳"。又因杨花"一向南飞又北飞"的特点形容其为无情之物。

诗人不仅喜爱早春的杨柳青青,亦爱晚春的柳花飘飞。如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一说杨没有百般红紫,无法与其余草树争春,只能"不占秾华不斗红",同时杨花漫天作雪,又值晚春,如人青春逝去,青丝作雪一样。

曾巩则用"未知天地有清霜"来讽刺"解把飞花蒙曰月"的小人,不要以为倚仗东风便可掩盖光明与正义,等到清霜来到,小人得势的日子便远去了。

司马光则用"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曰倾"来表现自己为国为君的忠心,柳絮与葵花对比,葵花是"羞学红妆媚晚霞,只将忠赤报君家。纵使雨黑天阴夜,不是南枝不放花"的向日之花,而柳絮的随风起舞则似朝中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小人。

韩翊《寒食》诗中,本应禁火的曰子,皇帝却赐宦官榆柳新火,"轻烟散入五侯家"中的"五侯"亦是汉时所封侯的太监,借此典来表现对宦官当权受宠的不满。

最后我们讲柳最重要也最熟悉的意象。"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由《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杨柳便与送别有了无法分割的联系,同时"柳"字谐音"留"字,折柳相赠以示挽留。

苏轼的《杨花词》中:遗踪何处?一萍池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自己作注:杨花入水化为浮萍。化用了唐人诗句"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杨花点点喻离人(远游在外人的妻子)泪光点点。全词以女子口吻来写,似杨花与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实为对章质夫出外任官的担忧,苏轼一生被贬,故对章质夫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就像苏轼《蝶恋花》中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既使柳绵吹尽,但大地仍有芳草萋萋,蔓延遍布天涯,据说苏轼侍妾朝云念到此句而泪垂,她懂得那便是苏轼被贬如柳绵入芳草的飘泊的一生啊。同时,苏轼又是那么的乐观放达,他告诉人们没了柳絮,天涯处处皆芳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梨花一枝春带雨 ——咏梨花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因为梨花开得较晚,梨花落去,春天也将过,不免会让人面对梨花而感...
    王传学阅读 17,670评论 0 10
  • 窗体顶端 宋诗 宫词(其一) 春心滴破花边漏,晓梦敲回禁里钟。 十二楚山何处是,御楼曾见两三峰。 宫词(其二) 蕙...
    Tao三岁阅读 4,897评论 0 1
  • 完整“宋词三百首”原文及参考译文,卷二: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汉唐雄风阅读 4,688评论 1 4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87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5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