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知识保持清晰和敏感的认识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昨天在贝叶斯定律中提到一个问题,关于知识总量的问题,其实这是互联网传媒界的共识:人类正在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知识总量爆炸式增长,导致知识负担越来越重,对知识传承构成威胁。就是知识总量多到一辈子都看不完,学不完了,怎么办?
根据一贯的科学规律,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就是寻根问底,穷本溯源。
现代传统教育
我们知道现代知识结构是近代化以后构建的,要了解这个问题那就要回到近代化的起点——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力大大提高,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各个门类的知识拼命增长,由此产生知识爆炸现象。知识总量越加沉重,过去的学士加图书馆式的知识传承方式无法应对这样的负担了,怎么办?
各类精英集合到一起,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分科治学。
就是将学科分门别类,并且安排专门的人员从事这个学科的专门学习和传承,并且以此为框架设计专门的知识传承机构——大学。对,这就是近代大学的起源。从本质上说,大学是知识革命带来的结果,是时代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称之为,第二次知识革命。
所以,近代化教育,就是一个知识灌输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外一致,只是方法有些差异。这次知识革命的结果是,构建了一个知识金字塔,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从学士到硕士,博士,博士后。我们每个人的求学之旅,就是在攀爬这座金字塔!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有人可能有疑问了,那第一次知识革命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知识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因为它解决了知识的保存和传播问题。其实,你看所谓科学都是在解决问题,所谓革命都是在解决时代性的大问题。文明的演进就是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所谓知识就是解决方案的不断积累!
我认为有一个小问题不可忽视,这是我参与社团实践的结果。那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把知识传承下去?不传承就不能发展吗?
对,不传承,就不能发展!举个例子,瓦特改良蒸汽机,如果没有瓦特之前的纽卡门蒸汽机,我相信瓦特不一定会如此顺利做出瓦特蒸汽机,如果没有纺织工业的兴起,对动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技术工程师们掀起动力解决方案的潮流,瓦特也不一定会去思考改良蒸汽机!要发展就要解决传承和问题的对接,这是历史规律。历史只记住了瓦特,但不会记住那些动力潮流中的失败者们,但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价值和启发。
那跟社团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我们大学三年发现,几乎所有的组织都缺乏生气,特别是有些社团半死不活的状态,为什么?
我们从知识革命中可以得到启发,第一所有的组织几乎没有传承,没有过去的工作经验的积淀,几乎是换一届换一群人,换一个做法。问题重复出现,发展始终停滞。
我们身处组织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也会拿出各种解决方案,但是哪种有效哪种无效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留下来的是有效的,但是有效的东西传承不下去,下一届人再重新找方案,这就是半死不活,停滞不前的原因。
我发现这一点后,在武术协会和科协都建立的档案制度,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至于下一届领导人能不能执行好,我一点都不能保证,只能说你们执行一次,就会往前发展一步!
我在参与求索网站的活动中,还发现组织的发展局限并不在于学校管理层的限制,其实学校的自由度是足够的。
然而,时代是发展的,事物是变化的,第三次知识革命已经悄然发生,我们身在其中却毫无察觉。
在此推荐书籍《奇点》
本文摘自牧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