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怎么记得呢?我很惊讶,阅读并不是要记得每一本书巨细靡遗的内容,而是看完后,它能增加你对某件事的了解,拓广你的视野,或能使你反思过去的行为是否恰当。你必须消化它的内容,使新知与你的旧知连接起来,这份知识才是你的,就我现在的工作而言,我在日常生活中读过的书,囤积的知识,就成为我在和家长交谈过程中的谈资,毕竟我没有育儿经验,在本科读的专业也并非育儿教育。而且在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现代,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除了教育学生,其实还需要教育父母,因为老师和父母就像车子的两个轮子,若是各走各的方向,车子就无法前进了。长久以来看起来教育父母好像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其实这会使老师的教学更轻松、效果更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每次和家长谈论着亲子应该如何增进了解、如何成为好朋友时,我最推荐透过阅读来达到这种境界,透过阅读,亲子的确可以当永远的好朋友。因为阅读是最不受体力限制而又能深化关系的活动,并且书中的知识都是会引导他们向善的。从幼儿时期的绘本到他逐渐拥有独自阅读的能力,家长都应该参与其中---辅助阅读,甄别书籍。
有些家长会跟我说,家里的宝贝对阅读没有兴趣,我们其实不能从孩子无法做好一件事,直接判断他一定没有兴趣,因为很可能他只是没有受到正确的教导,在确定“不爱”之前,要先改变方式帮助他们“学会”。但是,如果能做得很好,却仍然不喜欢那件事情的孩子,我们就应该允许并帮助他们去寻找另一份真正的兴趣。
天分扼杀不掉,但放弃基本知识会使孩子的兴趣(天分)无法更上一层楼去发挥,因为才艺到最后一定需要品德的内涵加持,才能发光发亮。人一生没有十全十美,所以宝宝们需要从小被鼓励做一些不喜欢但是不得不做的事,因为这种不喜欢但非做不可的事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被领悟为“责任”,人必须先尽了责任,才可以享受权利,也是先尽了义务,才能够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