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17年“三下乡”云南元谋小分队】
【金沙淘浪林披红 · 散爱元谋锦绣中】
Day 5
#赏人文荟萃,研古宅生辉#
—— 三下乡系列活动之传统民居测绘
导言:为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中国”政策,文化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云南元谋小分队于7月19日在云南元谋自然村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展开了测绘活动。
元谋彝族民居具有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保护价值。1972年,在元谋大墩子发现的约公元前1260年的新石器遗址说明,当时已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村落,人们已经会建筑简单的木构架房屋。1964年,在云南祥云大波那清理的一座战国木椁,其椁的制作方法与井干式建筑相仿。秦汉时期,汉文化不断输入云南,汉族“夷化”,大量的汉文化被云南各民族吸收、发展,因而汉晋之后,汉族的木构架开始在洱海、滇池地区使用,并形成近代彝族的民居建筑。同时,受中原地区的抬梁、穿斗式构架以及斗拱等建筑形式的影响,近代彝族先民中出现了抬梁式、穿斗式等构架的民居。1940年,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东南大学教授刘敦桢先生考察云南民居后,在其《西南古代建筑调查概况》一文中指出:“省内民居,能保持较原始居住状况者,唯井干式一种而已。此类民居,大都散布于滇南、宾川、剑川、丽江等县的山岳地带木材丰富之区。”彝族民居的演变,折射出彝族人民前赴后继、搏击自然、融合发展的悠久历史。同时,也展示彝族民居的发展史。
7月19日,小分队成员们在元谋县凉山乡选择了当地较有代表性的几幢当地民居建筑展开了测绘活动。队员们首先在当地村民的介绍下了解该幢建筑的历史背景及其目前的使用状况,并在当地人员的陪伴下,参观体验了建筑的内部空间组合和功能布局情况。在几次参观游览之后,队员们互相间交流了个人对于空间氛围的感受。之后,队员们对令自己感受深刻的空间场景进行简单的素描写生。
之后,队员们对整个建筑进行测绘,在小分队分工合作下,队员们首先利用卷尺测量工具测绘了建筑平面,利用卷尺和目测估算测绘了建筑的立面。
在测绘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向当地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走访调查了当地居民对于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发展的看法与意见。
我们展开这次民居建筑的测绘和写生的保护活动。我们更加了解了当地居民优秀民居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让当地的居民意识的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民居建筑所蕴含的重要价值。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影响了日本及其东南亚建筑的发展,甚至于对现代建筑的多米诺体系的产生也有及其重要意义。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就建筑文化而言,我们如今的发展依旧相对薄弱。这也不断提醒我们,我们应不断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发展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