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于此:习知足,懂感恩

      终于坐上了回老家的巴士,我依靠在临近窗口的座位上,侧脸向外看着车站内辗转往复的乘客。暴雨洗刷过的天空格外澄澈,清明,劳顿不安的心也在此刻多了一份宁静,眼因泪愈明,同样,心因静愈清。我紧闭双眼,放肆吮吸雨后清新的空气。

      一阵嘈杂攀谈声打破了眼前的这片静宓,睁开眼,循声看去,上来了两三个中年妇女,正一边大嗓门地拉家常一边熟练地寻找最佳位置,最终落座于与我平行的一排座位旁。

      此时内心极度排斥与反感,因为哪怕身处闹区,也不愿自己的那份宁静被打扰,心中仍然坚守公共场合应有的公共意识,尽管我知道这个要求对于她们而言,甚至对于这个远离都市的乡镇而言都是及其苛求的,但是很抱歉,内心依然不愿被打扰。

      抬头望向窗外碧蓝天空的那一刻,躁动不安的心重新富于平静,如若不是阿姨们开启的关于各自如何在生活泥潭中挣扎的对话,我想我是无论如何不会侧耳倾听她们的谈资。

      收起游荡于窗外的心思,回归于车内的喧嚣,这才真实发现城外的乘客与城内的乘客是如此不同:城内车内的乘客不论何时脸上都面无表情,每个人都低头紧盯自己的手机,像一个个沉迷于高科技的僵尸,而城外车内的乘客每个人表情都富于生活性,会因碰到熟识的面孔而兴奋不已,会因车内的燥热而眉头紧锁……尽管嘈杂,却如此贴近生活,甚至是紧临生命,虽不喜嘈杂,却不腻生气!

      如身旁正沉浸于老乡重逢的激动心情的两三位阿姨,从上车那一刻起便开始互相攀谈,从家庭到工作,从丈夫到子女,从母家到亲家,农村妇人们一生中的话题她们都涉及。阿姨们豪无掩饰的热聊,我才了解到这几个阿姨都是同一村的,家中都有子女,城中都有工作,而所谓的工作也不过是某某餐馆,某某酒店的配菜员,洗碗工,端盘嫂,清洁工……听到她们的工作内容,很多人表情肯定会泛起一丝丝嫌弃和排斥,因为事实上这类工种在大多数人心中被默认为肮脏,低级,甚至恶心。社会本就现实,何谈宽容人心。于他人而言是底层工作,而于阿姨们而言是生存之锁,是为了让家庭生活更好的拼搏轨道。

      那一刻,我认真听她们的对话,从她们的表情上我看不到疲惫,哪怕每个礼拜休一天,从她们的对话中我听不到抱怨,因为嬉笑浮于面,知足溢于表,可能于她们而言,能够在诺大的城市中找到一份谋生亦或者持家的工作已经很幸运,所以他们及其珍惜,也万分享受。

      生活本就该习知足,懂感恩,阿姨们用她们最真实的表情展现了知足,表达了感恩,所以她们热爱生活,热爱拼搏,因为在她们眼里每一个机会都是可以翻身的稻草,她们只是选择了抓紧这根救命稻草。相比之下,我们身边很多人却并非如此,他们不愿努力,堕于不幸,以为上天苛责,给予他不公平的待遇,殊不知,上帝很公平,生活更公平,过得好不好全在自己,活的开不开心全在自己。

      短暂生命,嘈杂生活,习知足,懂感恩才是人生大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