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双非一本三跨985,正好差1分。
而且我是放弃保研的。
正好回答一下考研失败,和考研差1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1
从3月初上海交大出分数线说起吧:
刚开始对比往年分数线,比每一年都要高,觉得还挺稳妥的。没想到今年竞争非常激烈,分数线普遍涨高,就正好差了1分。
刚得知差1分的时候,反而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准备复试了。
随后几天,慢慢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交大无缘了,就这样失去交大了?
虽然我平时挺理性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常会自行处理好情绪。
但是这次不一样,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会止不住地难过,有的时候想着想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没有想象中的大哭一场或是整夜失眠,而是每当我晚上走在路上时就觉得:
今天的风怎么这么凉。
02
出分后的一个星期,没想到辅导员打了个电话,问我现在怎么样。他觉得我有些犹豫,说是不是有什么顾虑。
我说现在眼前的选择太多了,选择太多反而给我更大的迷茫。
1.选择调剂,跟本校差不多,难度不大,心理落差比较大。
2.出国读研,雅思还在有效期内,就是时间已经很晚了。
3.考选调生(类似于公务员),面向应届毕业生,只是准备时间非常短了。
4.找工作,可以先工作再看看要不要二战,但是二战压力也比较大。
那段时间,就觉得调剂也累,工作也不好找,二战压力也大。之前只有一个目标,现在路多了,忽然陷入了焦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驴吃草》的故事:一头毛驴要吃草,在它左右两边各放着一堆青草,毛驴不知道先吃这一堆还是先吃那一堆。最后,毛驴在犹豫不决中饿死了/毛驴在两堆草间走来走去累死了。
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情况,缩小了选择范围,最后定在了1.调剂 和 3.考选调生上。
03
虽然有考试要准备,但其实那段时间,每一天都很煎熬,基本上看不进书。不仅我如此,周围准备复试,调剂的都是如此。
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段话:
后来我就想,反正已经没什么好失去了,我也不怕失去了。虽然依然非常沮丧,不过还是慢慢察觉,自我调整,就这样熬了过来。
调剂和选调生都抓住重点准备了一下,最后发挥得都不错,两边都录取了。经过考虑,决定放弃了考研的拟录取。
整个过程,现在轻松地一两笔写完了。但在当时,最艰难的时候,其实我就差去看个心理咨询了。
之前看到一个北大的小姐姐,在读研的第一年去看了他们学校的心理医生,我觉得我跟她性格很像,也有相似的想法和体会。
也不知是后来是怎样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可能是有两场考试都要准备,比较忙碌,帮我分散了一些注意力,加上不断地自我调节,以及有周围人的沟通,就这样度过了。3月份的每一天,都是非常漫长。
04
再说回考研。后台也有很多20考研的,我想说的是,我不后悔考研。
事实上,考研的经历对我后来短时间准备考公挺有帮助的。不是知识上的帮助,而是心态上和学习习惯上的帮助。
经历过焦虑,我知道我自己,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也会在绝望的时候依然相信希望,知其不可而为之。
而且从双非一本到三跨985的过程中,没感受到黑幕,压分,歧视之类的,至少上海交大翻译专业是这样。
而且这也让我相信,哪怕之前看上去很难的事,很高的报录比,我也做到了,虽然差一点,但对这个分数我已经很满意了,没有什么遗憾,要怪只能怪外在竞争太激烈,这不是我能掌控的。
今天早上碰到班里考上浙大的男生,一起聊了一会,整个考研经历,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感同身受。
看到图书馆里有许多正在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接下来你可能会感到挫败,沮丧,焦虑,压力很大,这些是正常的,我经历过,因此很能理解。等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05
再说回选择。前段时间跟一个室友聊天,她考研的专业开设的学校非常少,这就造成调剂很困难。
我说,你有没有后悔?
不管做什么选择,最终的选择权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中,否则会成为你以后后悔的理由。
如果做完选择,就不要多去想了。很多时候,一个选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影响这么大。
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也不必把每个决定看得太重了。
06
这期间要感谢的人也有好多。有本校的辅导员齐老师和张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耐心地听我讲我的困惑。
还有来自朋友和周围同学,有一起经历考研复试的小伙伴,有回到寝室就发现桌上多了零食的室友…
还有感谢我爸妈,不管是想去上海北京还是又兜兜转转回来了,一直支持我。
不多截图了。
07
不管考研考上了还是没考上,选择二战还是工作,还是正在准备考试的小伙伴:
不要失去前行的勇气。
如果有疑问欢迎来我的公众号(ID:Zjingyan2018)
回复「院校信息」,获得我考研期间收集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