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如何处理阻抗?

永远比自己想象地更强大。——大栗致自己

谁在镜头里.jpeg

过去大概两个月左右,一直都是不在状态地写。虽然我知道20%的时间产生80%的收益,更或者虽然我明白拖延症是个很烦的东西,但是我就跟枯萎了似的,把自己弄得很忙,但是总是被变窄的心智引导着。

我这个毛病也许需要限制时间完成,也许重新出发,在早上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去做,去写,可能会治愈自己。我总是说元认知,但一边我又偷懒,总是像完成任务似地先处理了,再去完善。可我又很庆幸,虽然我差点被甩出边际,至少我拼命地抓住一边,保证有输出。

人总是疲于认知自己,很少去深耕,也许未来我做得依然不够好,我只能笨拙地先前进着,至少哪天我开了窍,仍然还在道上。

美国德裔女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自我分析》中曾提到自我分析应该分成三步:1. 认识到自己存在某种神经症倾向;2. 发现神经症倾向的表现和后果;3. 发现它与其他神经症倾向的相互关系,抓住最深层的冲突。

从本质上来说,自我分析更倾向于“想要改变”。在这种改变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阻抗”。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但更多的是自我认知,先认识阻抗的存在,并对阻抗进行自由联想。这样就容易摆脱窘境。

简单来说,以我为例,我状态不佳,是因为我害怕麻烦,因此我草草地借了尾。但我心里又有别的声音在阻止我这样下去,因为我又矛盾地反复改变,直到过渡到下一状态,或受到更明显的刺激,我才能有动力去改变。

也不要过分剖析自己,难免一叶障目,看不到其他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个孩子越过纯真、无知的童年,都仿佛一粒种子开始吸取能量,逐渐成长。然而,当孩子们那颗懵懂的心开始蜕变,过程中绽放...
    赤色库布棋阅读 2,312评论 2 4
  • 今天隔壁办公桌的同事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情发了火,说给我听的时候我说没有啥大不了的呀。 因为换做是我,我是真的觉得没有...
    琅琊老常阅读 1,39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