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而不是表扬,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终于完成了《巨婴国》的阅读,对于自己和老公,特别是自己有了很深一步的认识,也对如何育儿,如何消隐原生家庭的影响育儿更加觉醒。中午翻出《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原来已经看过大半却没能留下深刻印象。翻到曾奇峰写的中文版推荐序,其中写道:
在中国文化圈内,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有两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孩子的成长速度远远高于母亲的预估,所以母亲对孩子的能力有相当大的贬低和成见。担心、指责、怀疑和失望,充斥在母亲跟孩子的关系中。经过投射性认同机制,孩子们为了维持与母亲的感情链接,避免分离、抛弃和被抛弃,需要把自己的方方面面都弄得一塌糊涂,才对得起母亲潜意识的“希望”,也才能够继续跟母亲“在一起”。另一方面,母亲在人格上准备不足,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缺乏信任能力,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
“信任”,对!就是信任!保姆欧阳常说漾漾在哪都像个老大一样。每次我都会说“是的,漾漾还是蛮自信的。”首先,这种自信体现在她面对大小朋友时,不怯场,主动跟他们玩。小孩子都喜欢跟比自己大一点的玩,就我观察,有的小孩想去但会有点怯,甚至怕,或者拉着家长去。漾漾一般会自己去,甚至是抢大小孩的玩具时,也不手软。其次,自信也体现在更换新环境时,能很快适应。过年那段时间,武汉、衡阳市区、奶奶家、外婆家、长沙,不停地更换场景,更不要说饭店聚餐、亲戚家拜年、朋友家吃饭。保姆回去过年了,我很担心在频繁的场景更换、舟车劳顿和寒冷天气夹击下,漾漾会生病或者吵闹严重,最后基本没有发生。去年我们大多数时间在武汉生活,今年搬到长沙,她也基本没有不适。更换了保姆,她也很快适应了。最后,自信更体现在面对新任务或者难事情时,漾漾会自己努力去尝试。不少小孩遇到困难时会叫唤妈妈,寻求妈妈帮助。这通常不是漾漾的选择,她会自己努力想办法去解决。比如有时候她趴在地上寻找什么,然后就看到她去阳台拿扫把了。爸爸和新保姆欧阳第一次单独遇上漾漾拉臭臭时,都是漾漾把凳子搬到厕所,漾漾拉着她们的手去厕所。爸爸对这件事一直铭记在心,那时漾漾才刚刚一岁。
有时候我也会想她的自信来自哪里?遗传?有吧。但她妈是30岁时才享受到自信的感觉。都说孩子要多表扬才自信。在金宝贝的课堂上,我见到了很多摇旗呐喊式的表扬,特别是老人带上课的。每一个动作之后,老人都要欢呼“宝贝真棒!宝贝好样的!”听的我有点起鸡皮疙瘩。金宝贝的老师也会尽量抓机会对孩子说“真棒,好样的。”我不是一个鸡血式老师,对漾漾也很少有这种表扬,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当她做到了的时候,她会看我一眼,我会给她一个微笑,这个时候很美妙!当她尝试一个挑战时,有所犹豫时,我会喊两句“加油,宝贝,你可以的。”如果这个挑战不会有大的危险,她没有犹豫,我会坐着不动,或仅仅在旁边想着怎么保护。也会有判断失误或是没接住的情况,漾漾就会摔倒或磕碰。
看了开头《情感依附》这段话我突然意识到这才是信任。不是担心她摔倒而不让她去尝试;不是焦虑她生病而硬给她多穿上一件,不是担心她饿着而总是喂饭,总是多喂一口;不是怕被欺负而替她选择玩伴和玩的场所;不是警惕她受伤而选择“宝贝我教你,宝贝妈妈帮你”来剥夺她尝试的权利与机会。
表扬,表面上做起来很容易,但用的不好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会让孩子依赖外界的认同与推进,需谨慎使用。而信任,则难很多,它其实是一种能力。家长担心孩子会摔倒出安全问题,会被欺负等人际应对不良,会能力不够需要帮助、表扬,其实首先是自己内心有不安全感和无助感,经过伪装和投射后变成孩子现实层面的不安全和需要帮助,所以他们会过度警觉,过度保护孩子。而经过投射性认同机制,孩子真就把自己至于不安全之中,置于冲突之中。
所以,孩子的自信来自于家长的信任,来自于具有信任能力的家长。相信自己,相信孩子,才敢放手,放手了孩子才有实践的机会,才有体验自信的时候。而同时信任经过投射性认同机制又让孩子更加敢于去尝试、敢于去挑战。小孩虽然弱小,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习得能力。这种生命力遇到良好的土壤——有信任能力的父母,在阳光雨露——各种尝试、挑战和锻炼的机会——的滋润下,成长速度惊人,而且良性循环由此产生,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