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理财课程,薛兆丰教授在《经济学讲义》中提到:他的愿望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能够体验经济学带来的乐趣,具备经济学的思维。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却很缺乏一定的理财技能,理财不一定是你有很多钱才会需要理财,而是它就如同开车一般,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今天的写作主题就是: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试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
在学理财之前,我曾经问过自己:你为什么要学习理财,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并没有多少存款,何来理财之说呢?
说到这里,我很赞同书中《自控力》中提到的一个词——成长性思维,所谓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只通过自我挑战的方式来激发自己潜能的一种思维模式,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也正是收获成长的绝佳机会,即使失败了,或者没有达成目标,也并不意味着自己无能或实力不足,回过头来好好的反省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所以,我现在需要提升的其实是思维方式和眼界,而经济和金融是最能够看清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现在就是学习的最好时间,现在不学,更待何时。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颠覆了很多自己以前的认知,又多了一种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
比如,李笑来老师出版过一本书叫《财务自由之路》,那么什么才是财务自由呢?
财务自由就是家庭非工资收入大于正常的生活总支出,而财商是识别生钱资产、耗钱资产、其他资产并获得生钱资产的能力,提高财商其实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而投资能力如何提高,主要就在于要学会使用投资工具。
众所周知,查理 芒格与巴菲特是投资界的传奇,他们一生的投资几乎从无败绩,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当中有富含着多少哲理和智慧需要我们去发掘?
出于这样的好奇,我开始查找关于他们的信息,翻看他们的书籍,我才发现:成功投资者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他们都有着标准化、流程化、可操作化的投资方法。他们有超乎常人的耐心,毅力和恒心,活到老学到老,对知识抱有好奇心,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尤其芒格在进行商业和评估的时候,总是运用“多元思维模型”,比如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和化学的临界点,以及心理学的认识误判模型……
生活无非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联系,当你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结构,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由此可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是很有必要的,跨学科的学习会让你拥有多角度的思维模式,会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多一份底气,多一种解决方法。
而经济学中的投资更像是生活的缩影,金钱的诱惑,决策的谨慎,选择的重要,处处透露着生活的哲学,而它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追求和价值的领域,而我想开启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多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学无止境,而我们才有无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