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这是一篇有关成年人学习的分享文章,不论职场精英还是退休人士,不论60、70年代还是80、90年代的人,都能有所裨益。(一提到学习,很多人条件反射般关联到的词语就是“辛苦”“累”“考试”“分数”“作业”。好了,让我们这些正在职场拼搏或已然赋闲在家的成年人们,抛开那些惯性思维吧,学习原本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厨艺、摄影、绘画、书法、羽毛球、种花、跳舞等等,一切对自己未知领域知识、技能的掌握,都是学习。)
之前写过一篇有关提升读书质量的文章(《一本改变我阅读理念的书籍》),有感于自己低质量的阅读和学习状态,近期又陆续看了数本有关成年人学习的书籍,略有心得。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于是将一些干货梳理出来,和各位共享。
斋藤孝在《学会学习》中提出,“自掏腰包”式的自主型学习是成年人学习的关键所在,并且只要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变得非常有意思。不仅能使你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毅力,还能使你的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
“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能体会到成年人学习的有趣之处。
成年人的自主式学习,就好比到自助餐厅吃饭,没有规定的科目和选项,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从琳琅满目的陈设区,挑选自己想吃的即可。在确定自己的学习项目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两个重要问题:
问题一:你以什么为学习目的?是生活需求,还是纯粹的喜欢。如果是纯粹的喜欢,那么快乐就好,不要把学有所成当做首要目标,不要给自己增压力、添烦恼,充分享受学习过程中的充实感和愉悦感。不论是学摄影、瑜伽,还是学打羽毛球、篮球,感觉到快乐,是让自己持续坚持下去的保证,也会让你更爱乐在其中的自己。
问题二:是不是自己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的?如果只是为了跟风攀比,看见别人学会那样东西很好,心里不服不满,所以强迫自己也去学习,想要一较高下,这样不仅难以坚持,而且会让自己感到痛苦。学习自己即不需要也不喜欢的东西,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状态,非但不能提升生活质量,反而会降低个人满意度。
一个人愿意长期坚持一件事情,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情唤起了内心深处的兴趣,能够给自身带来丰盈感和满足感,让自己觉得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想单纯的倚靠意志力去长期坚持,并不是一件十分靠谱的事情,因为人的意志力如同绳索,总有承受的极限,用力过久过猛,都会导致断裂。
换句话说,就是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方法。
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判断:
喜欢自学还是参加培训班?
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学还是喜欢很多人一起学?
喜欢在家里学习还是喜欢在图书馆、咖啡厅?
喜欢出声朗读的记忆方式还是默默背写的方式?
是早起精力充沛还是夜晚注意力集中?
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判断自己什么时候精力最好、注意力最集中、学习状态最佳,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方法。
譬如,在学习时间上,我习惯于早起,一到傍晚就头脑昏沉、思维迟钝,根本没法清晰思考。如果你的特点恰恰与此相反,就没有必要非逼着自己做一只早起的鸟儿;在学习方式上,我更喜欢一个人安静的自学,一参加培训班坐到会场里或课堂上就感觉精力涣散、身体痛苦。而我的一些朋友却与我相反,只有参加培训班和一群同样目标的人在一起时才兴趣盎然、效果良好;在学习地点上,目前我更喜欢待在家里,因为距离图书馆较远,来回车程奔波太浪费时间,乌鲁木齐的咖啡厅还没有普及到随处可见的状态,没法成为即时的选择。而据我所知许多著名人士写作或学习都是在咖啡馆里进行。
看,每个人学习的特点和方式就是如此不同,没有必要勉强自己非要像某某某一样。不光人和人谈恋爱讲究个契合度,在学习事物方面也同样如此。让学习坚持下去并取得良好效果,也需要采取一种能够贴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学习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够毫不痛苦的坚持下去。不需要意志力去强行拖拽,自己就可以快乐满满地学习下去。
比起立竿见影的看到效果,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地坚持下去。
当代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别为“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如果这些需求得到了满足,人就会更加积极、愉快的工作和生活。其中,自主性居于首位,自主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和保持良好的状态。因此,在学习某项事物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和经验,但不要生搬硬套,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工作性质、生活内容都有所不同,得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式与节奏,才能怀着愉悦的状态,去感受曲径通幽、林中观景的妙处。
海明威曾说过,想要坚持下去,就要保持同一个节奏不停顿,这点对长期作业非常重要,只要设置好一个节奏,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惯性按照一定的速度运转之前,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进行。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谈论自己写作和跑步的诀窍时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掌控好节奏。
在坚持某件事情的初级阶段,一定要注意把握节奏,让身体保持可均衡进行的态势。在遇到状态好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趁着势头继续学下去,但其实比起一直学个不停,适时停顿、留有余力,第二天会更容易进入精力集中的状态。如果前期绷的太紧,后面就难免懈怠,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十分影响学习的成效。比如学习毛笔字,每天写20分钟的效果,肯定好过一天猛写两小时然后停一个星期再写的效果。
在意犹未尽时见好就收,这种正面意义的停顿和间歇,有利于制造一个良性循环,使我们在培养起一个习惯之前,能持续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让每天都能有继续做下去的欲望。
成年人的学习不再是为了作业和考试的被迫行为,更多的是为了通过学习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强大。学习的根本意义,或者就在于不断培养和强大我们的精神,让每个人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德鲁克在95岁高龄的时候这样说道:“工作之余,我每年都会给自己出一个题目,然后花三个月集中对其进行学习。2004年的时候我学习了中国明代的美术史……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德鲁克将中国那句“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语,践行得淋漓尽致。对于比他年轻几十年的60.70.80后来说,他是一个学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动榜样。
不论你出生于50、60、70年代,还是80、90、00后,用自己的方式学自己喜欢的事物,都将使你的生命更为宽广、充实、缤纷多彩。学习,永远是一件令人受益匪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