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创始人、实践者、推广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读《孙子兵法》。从今天开始讲详细解读孙子兵法第十二篇《火攻篇》。这是读一本书写一本书,第038篇原创文章。
原文:◎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张翔解读:孙子说:火攻形式共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实施火攻必须具备条件,火攻器材必须随时准备。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日子。天时是指气候干燥,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时候。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部署兵力策应。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面策应。火已烧起而敌军依然保持镇静,就应等待,不可立即发起进攻。待火势旺盛后,再根据情况作出决定,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火可从外面放,这时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适时放火就行。从上风放火时,不可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军队都必须掌握这五种火攻形式,等待条件具备时进行火攻。
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显著;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攻势必能加强。水可以把敌军分割隔绝,但却不能焚毁敌人的军需物资。
凡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邑,而不能巩固战果的,会很危险,这种情况叫做“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要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没有好处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能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气忿而出阵求战。符合国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愤怒还可以重新变为欢喜,气忿也可以重新转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不能再生。所以,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应该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基本道理。
一、火攻的分类。
这一段对火攻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讲了哪一些可以用火攻?火可以攻敌军人马,简称火人;火可以攻敌军积累的粮草,简称火积;火可以攻敌军在运输的粮草,也就是辎(zi)重,简称火辎;火可以攻敌军的仓库,也就是入库的物质,简称火库;火可以攻敌军的运输工具、战斗工具、指挥工具,破坏军队的战斗力,凝聚力。简称火队。
所以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1)火人。
李筌曰:焚其营,杀其士卒也。
杜牧曰:焚其营栅,因烧兵士。吴起曰:凡兵居荒泽,草木幽秽,可焚而灭。蜀先主伐吴,吴将陆 逊拒之于夷陵,先攻一营不利,诸将曰:空杀兵耳。陆逊曰:吾已晓破敌之术也。乃令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已而势成,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 柯等,破四十余营,死者万数。备因夜遁,军资器械略尽,乃因呕血而亡。
这上面说的就是刘备为关羽报仇,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而逃,呕血而亡。这就是火人。
还有就是前面一章讲“敌围我则御之,有不得已则战,甚陷则无所不从”的时候提到的班超出使鄯善国,杀匈奴使者,也是先放火,后杀人,这也是火人。
还有就是皇甫嵩讨伐黄巾贼张角的时候。皇甫嵩守长社,黄巾贼围城。皇甫嵩兵少势微,军中惊恐。然后就着召军中将领开会安抚说:兵有奇变,不在众寡。意思就是说打仗不是看谁人多?现在黄巾贼依草结营,不知死活,我们只需要火烧他就行了。
然后皇甫嵩就在晚上的时候带着士兵去中纵火烧营,大破黄巾贼。这也是火人。
(2)火积。
就是烧别人的积累,积蓄,破坏对方的经济。
杜牧曰:积者积蓄也,粮食薪刍是也。高祖与项羽相持成皋(gao),为羽所败。渡河得张耳韩信军于修武,深沟高垒,使刘贾将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 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楚军乏食。隋文帝时,高颎献取陈之策曰: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以积聚皆非地窖。可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葺,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帝行其策,由是陈益弊。
上面都是火积,刘邦派人烧项羽的积累大破项羽。隋文帝派人烧陈国的积累,大破陈国。
(3)火辎。
火攻运输中的物质。比如以前的电视剧《铁道游击队》,干的就是破坏日本人运输中的物质,只是他用的不是火攻,而是其他形式的破坏或者收缴。
(4)火库。
火攻入库的物质。
比如在后汉末年,也就是三国的时候,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就是曹操烧了袁绍的仓库。然后袁绍大败。这就是火库。
后汉未,袁绍相 许攸降曹公曰:今袁绍辎重有万馀两车,屯军不严。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焚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曹公大喜;选精骑五千,皆用袁氏旗帜,衔枚、缚 马口,从间道出入,抱束薪。所历道遇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抄略后军,遣军以益备。闻者皆以为然,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因大破之,辎重悉焚 之矣。
焚其府库,使财货不充,故曰:军无财则士不来。
(5)火队。
火攻敌军的运输工具、战斗工具、指挥工具,破坏军队的战斗力,凝聚力。
一些电视剧里的武林高手。动不动就一箭射断对方的旗帜,或者摸黑偷了对方的兵器。
这其实就是在破坏对方的运输工具、战斗工具、指挥工具,破坏军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只是他用的不是火攻而已。是目的相同,手段不同。
二、火攻的条件。
(1)行火必有因。
曹操曰:因奸人。
李筌曰:因奸人而内应也。
陈皞曰:须得其便也,非独奸人也。
贾林曰: 因风燥而焚之。
张预曰:凡火攻皆因天燥且营舍茅竹积聚刍粮近草莽,因风而焚之。
什么时候火攻,就是要有火攻的条件。
比如要有内应、要有适合的天气、要有适合的对象、要有易燃的物质。这些都是因,火攻只是果。没有前面的因,就不会有后面的果。
(2)因必素具。
曹操曰:烟火烧具也。
李筌曰:干草蒿艾粮粪之属。
杜牧曰:艾 蒿荻苇薪刍膏油之属。先须修事以备用。兵法有火箭火杏火兵火兽火禽火盗火驽,凡此者皆可用也。
张预曰:贮火之器,燃火之具常须预备。伺便而发。
什么时候火攻,还要有火攻的物质准备。
(3)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梅尧臣曰:箕,龙尾 也。壁,东壁也;翼轸,鹑尾也。宿在者,谓月之所次也。四宿好风,月离必起。
箕、壁、翼、轸。二十八星宿之四,古人认为,当月亮经过这样四个星宿的时候容易起风。
三、火攻的应用。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1)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张预曰:火缆发于内,兵急击于外,表里齐攻,敌易惊乱。
火攻要里应外合,不要只有火攻,没有外合。里应外合,这是正奇兵的用法。
(2)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止。
内应烧了火之后,我们还需要观察。不要猛打猛冲。还要看一下敌军的反应,如果敌军的反应很镇定。说明敌军有准备,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观察一下情况。等到火攻到最旺盛的时候。再看一看他的反应。如果有机可趁我们就里应外合。如果敌军还是这样处变不惊,没有任何的机会,我们就快速撤退。
杜佑曰:见利则进,知难则退,极尽也。尽火力,可则应,不可则止。
(3)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杜牧云:上文五火变须发于内,若敌居于荒泽草秽或营栅可焚者,即须及时发火。不必内发作然后应之,恐敌人 自烧野草,我起火无益。汉时李陵征匈奴战败,为单于所逐,及于大泽。匈奴于上风纵火,陵亦先纵火烧断蒹葭。以绝火势。
放火要在上风,这样才能风助火势,不要在下风放火,不然这就是在烧自己。
就像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刘元进的起义军首领,在延陵进攻王世充。令把草东方,因风纵火。结果不一会儿风向变回来了,上风变下风,大火全烧在了自己的营地,刘元进大败。这就是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还有前面皇埔嵩火烧黄巾贼。也不需要内应,因为黄巾贼依草结营。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
白天风吹久了,晚上就没有风,不要想偷偷的等晚上借风火攻。
就像冬天早上起大雾,白天就是大晴天一样。不要想着有雨。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显著,可以马上分胜负;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攻势必能加强,可以分割敌军。水可以把敌军分割隔绝,但却不能焚毁敌人的军需物资。
水只能隔断敌军使敌前后不相及也。取一时之胜,但是不如火能焚敌军积聚,使之灭亡。
就像韩信决水斩楚将龙且,是一时之胜;曹操焚袁绍辎重,袁绍因此大败,是使之灭亡。
所以,水火的用途是不一样的,水取势,火取胜。
而且水攻不易,拦水,蓄水,放水,都不方便,工程量大,见效慢,而且还不排除敌军会游泳。
火攻就不一样,简单,方便,快速,火种可以随身携带,易燃物质也是随处可见,可以随军搬运,可以烧人,可以烧粮。而且水淹可以躲,可以游泳,火来就不行。
四、巩固战果的重要性。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战胜攻取”这就是开疆扩土,就像上市公司盲目用资本扩张一样。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显著的后果,就是大而不强,“不修其功”,就是管理跟不上,内功不够,底蕴不够,矛盾日益尖锐突出。没办法巩固胜利,没办法消化战果。这就是大凶。孙子称之为“费留”。
开疆扩土,只需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就行了,但是巩固战果,还需要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和文化上的胜利。
不然,你就没办法消化胜利果实。你就有随时面对失败者的恐怖主义。
比如:吴王阖闾三年,吴王阖闾伐楚,打到别人的国都郢都了就不敢打,因为他现在只是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和文化上的胜利。
他保留楚国的国都不打,那些反抗者自然会自动聚集在国都,如果他把国都也打了,那反抗者就四面开花,烦不胜烦。
隔了六年之后。阖闾九年,吴王阖闾还是没忍住,打掉了吴国国都。而且在这期间他也没有闲着。阖闾四年、六年两次大败楚国,中间阖闾五年还大败一次越国。一直在开疆扩土,却从来没消化战果。
自从把楚国国都打了之后他就开始倒霉了,以前积累的问题就开始爆发了。
楚王逃,求救于秦,越国乘虚攻吴,吴国三线作战。一线对抗楚国恐怖主义,二线对抗越国,三线对抗秦国。结果都是惨败。
关键时刻,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偷偷回国,自立为王。分散权力和兵力。
阖闾回国讨伐,夫概逃亡投降楚国。最后又伐楚,大胜。
吴王阖闾东征西讨十六年,强大一时,传给二世夫差而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这是不是很像秦始皇,东征西讨几十年,强大一时,二世而亡。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没有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和文化上的胜利,不过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就是在文化和政治上做文章,可惜时间不够,矛盾又太深,管理又跟不上。一个大泽乡陈胜、吴广因为迟到而起义的理由就可想而知。
所以说,对于巩固战果这件事。
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通悦yue),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吴起曰: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胜利越多,胜利越容易,就越容易败亡。
一,越打仗,民疲王骄;
二,越打仗,民穷国弱;
三,盲目扩张,管理跟不上;
四,矛盾尖锐,内乱不止;
五,邻国恐惧,外忧不断;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创造者。从明天开始将详细解读第十三篇《用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