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老师在中国史纲50讲(源之《枢纽》)做了一个加餐,针对苏力老师的《大国限制》书中提到了官僚制的作用,施展老师对书中观点做了论证和补充。
主要内容:
- 官僚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 这种制度在中国古代是如何形成的?
- 官僚制度与皇帝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官僚制度的作用:
1、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一本书《经济与社会》,书中核心观点是关注理性化问题。
- 认为官僚制是理性化的一个基本表现。
- 所谓理性化——就是给定目标,如何提高效率达成目标。
如何保证高效率? - 是否有助于目标的达成,用处不大的就排除,但凡有更好的手段,就不用次好的手段。
- 按此逻辑不断优化,筛选出来的最终结果就是——一切都依照规则来运转。
- 但规则本身是抽象的,且不会受任何人事变动的影响。任何具体的人都要从属于规则,按规则办事,被规则所管理,这就需要人来维修这个规则,因此官僚制度就产生了。
在国家层面,理性化的结果就是官僚制度的建立和运转。 - 以前,听到“官僚”一词,就很反感。实际上,官僚就是一个中性词。
- 官僚的特点:官僚就是一个管理岗位,就像现在的公司,其中所有权、决策权都是董事会高层的事,下面的全部是“官僚”,就是办事的,既使需要代表公司,也需要公司“法人”的一个委托书。在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只要拿着“尚方宝剑”,表示代表皇帝行事,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 官僚与贵族又有所不同:官僚只是一个管理岗位,只是办事的人,没有所有权,没有决策权,大小事都要早请示晚汇报,否则,就会被扣工资。而贵族就不同了,和皇帝之间是合伙人的关系,相对于官僚,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工资都不需要皇帝来发,很多事不需要汇报给皇帝,能够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但是贵族不管怎么说,在外表面都得给皇帝足够的面子,否则,会树大招风的。
- 也因此,皇帝或君主对贵族一定比较烦,官僚离不开自己开工资过生活,但贵族却能够有自己的片区,甚至还会偷税漏税,经常给皇帝添堵,皇帝还拿他们没辙。
二、官僚制是怎样产生的?
苏力老师在《大国限制》里讲,官僚制度建立有两个条件: - 一是度量衡的统一、官方语言统一。
- 科举制度的产生。
施展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进行了补充: - 如果说统一度量衡和官方语言,皇帝说说容易,但总不能自己亲自去办所有的事吧?那就需要有人去替他办事——需要官员。
- 如果不用官员,用贵族可以吗?不行。因为贵族巴不得度量衡不统一呢,如果一统一,那不是把自个的家底给亮出来了吗,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贵族一定想尽一切办法阻挠皇帝这个做法,因为对自己没一点好处,只会对皇帝有利。既使贵族硬着头皮去办事,也是摆个样子、走个过场。
- 所以,皇帝一定要找到自己可信的人,完全依附于自己的人——官员。
- 因此,度量衡统一是官僚制的结果,而不是条件。
那官僚制建立的前提到底是啥呢?施展老师进行了补充: - 最最需要的、最根本的,还是得有可依赖的人,这样的人没有独立性,依靠皇帝或君主发工资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真心办事,才不会给皇帝添麻烦。
- 而这样的人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君主得有足够的钱养活他们;二是这样的人还得识文断字,能写个公文啥的。
那问题又来了:君主从哪里搞那么多钱养活这许多的官僚呢? - 贵族有钱,但不会轻易掏腰包的;贵族会认字,但不会真心给皇帝办事。
解决钱的问题,只能从贵族意外的地方去搞了,至少在贵族意外的人得有钱可搞才行。
这个问题只能有新技术出现了: - 1、铁器的发明。这样的结果,导致整个社会生产力大增,贵族控制以外的农民才能多打粮食,才能有余粮。但是,这些农民有了余粮,如果没有人保护,就会被那些贵族给逼着交粱纳税,因此,君主的机会来了——为这些农民提供保护,代价当然是得交保护费的,只不过,君主只要开明一点,就会少收一点保护费,这样宣传开来,就会有更多的农民愿意在皇帝的保护伞下过活了,因此,君主的钱解决了。(当然,也有聪明的贵族,也采用这样的办法)
- 2、竹简的发明。这降低了文化的传播成本,普通的人也能读书了。这就为皇帝选拔官员提供了人才来源。
三、官僚制与皇帝制的配合
皇帝的作用 - 在非常时期,需要拍板的。
- 需要定目标,画一个大大的饼,让大家伙愿意跟着你干。
而官僚,就是为日常事务正常运转的制度需求。当然了,官僚的局限也在这里:只能按照规则维持日常运转无法应对意外。
总结一下:
- 官僚制是为了提高社会的运转效率而催生出来的,就是一个管理岗位,没有决策权和所有权、没有独立性,只能依靠皇帝发工资过生活。
- 官僚制度,尤其在中国,就是对抗贵族的一个工具,能使皇帝的利益最大化。但皇帝养活这样一大批官僚是需要很多钱的,于是铁器和竹简等新技术的出现,从物资层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 官僚制和皇帝之间是个配合关系。皇帝管大事,官僚管理日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