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没那么难 · 刘姥姥教我们的态度

说起特别,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也很特别,我比较喜欢,大概全书出场的地方就只三次,而这三次就足够见证贾府的兴衰史。

从整体上讲,第一次主要是走投无路来贾府攀亲戚借钱的;第二次主要是来感恩还礼来的;第三次的出场主要是来救助扶危的。

刘姥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老妇人,其实和贾府的宝塔尖贾母一样,都是内心极善的人,所以,她俩相遇的时候,也是互相珍惜,但是命运上最大的差别就是:贾母富贵一生,荣华一生;而刘姥姥是个普普通通的乡间村妇,为了生计而忙碌奔波,这大概就可以对比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然而,环境的断层,阶级的断层,很多时候,彼此是看不懂的,就像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没有见过花生,地瓜这样的东西,倒是希望刘姥姥以后来,带点这样的土特产。

放在现在,物质和空间的互联和密集度,即使存在着差异,但是可以被缩小,你没有口罩,我给你寄几个;而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心态的韧度和柔度,却是日积月累的巨大差异,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足够给每一个人思考的时间,但是会成为什么样子,应该也都各有各的故事和事故。

一大早起来,刘姥姥带着板儿步行出发,毕竟是攀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言语行动上处处小心,跟第二次进贾府的口才,情商高度,简直没法比,也许贫穷真的会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

刘姥姥幸运地见到了王熙凤,王熙凤也是我喜欢的角色,八面玲珑,办事水平一流,唯独心狠手辣,但就只这一次对刘姥姥动了怜悯之心,巧妙地拿了二十两银子给刘姥姥还多给了一吊钱,这也铺垫了最终王熙凤唯一的女儿巧姐,被卖到妓院,却被刘姥姥救了回来。

这就是善有善报的写照吧!为什么喜欢刘姥姥,因为她是一个真实乐观又充满生命力的人,王熙凤是个大导演,虽然也曾捉弄过刘姥姥,但刘姥姥只记得王熙凤第一次的救助,知恩图报;刘姥姥的出现,带给贾府这样富贵规矩的人家接地气又轻松的欢笑;刘姥姥自食其力,用贾府给的二十两银子重新起家,人总有被生活逼疯的时候,而有的人在疯的时候也能想出办法来… …

一首引子,听听大观园的起起伏伏,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