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即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面也提到:昔孟母,则邻处。孟母三迁便是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有时也用来指父母亲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这个故事强调了外因的重要性,也为孟子成为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外部环境对于一个人能够能否成功的重要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同样强调了外因的重要性。
内外因的关系,其实正是我国社会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它主张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由其依赖的环境,没有脱离环境而存在的事物,环境对事物的影响力是无处不在的,但是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力是通过影响食物的内部矛盾—内因而起作用的,毕竟内因才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原因,所以,我的观点是:只要坚定自己,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外部环境的因素是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所以一个人想要走的更远,就要足够的强大起来,预期不停的抱怨外在条件的缺陷,不如多在自己什么找突破口,这样即使在其他的外部环境中无论怎么变化,你还是可以坚持目标。
人在20岁以前,很多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大部人来自于上一辈的经验和教导,在20之后我们开始独自探索这个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三观,进而开始辨别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哪些有待求证等,而不是一昧的接受别人的快餐文化信息,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认为富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总当家,甚至格局比穷人家的孩子要好,他们有更加充足的资源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犹豫社会的偏见,富二代这一个词语已经略带贬义和嘲讽,甚至还夹杂一些嫉妒的味道在里面,当富二代的孩子们和穷人家的孩子付出的努力一样甚至更多的时候,他们成长的速度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加上现代社会的父母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想起老公经常和我说的一句话:那些牛逼的人比你还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见过90后的一些年轻朋友,已经在职场上雷厉风行,活力四射的在人生舞台上尽情挥洒汗水,反而一些80后却自怨自艾,抱怨岁月不饶人,抱怨资源匮乏,抱怨精力不如当年,有人说80后是被现代社会摧残的最严重的一代,什么房贷、车贷、二胎、赡养父母压得无法呼吸,把本该活跃的生命过程了50岁离休工人的心态,不敢轻易尝试新的事物,害怕失败无法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后果,从而止步不前,无奈感慨。
有位35岁的朋友,本来相貌堂堂,打扮一番也可帅气逼人,性格内向闷骚,在这个大部分人都已经结婚的年纪,他始终未找到能令自己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人儿,他坚信,如果这样的人没有出现,那么情愿当和尚也不结婚。我其实挺羡慕他这种坚定的内心的,因为结婚并不是评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能够过得潇洒开心,对于他自己的人生而言,其实挺好的,不为社俗烦心。但是这样的人终究是比较少的,探其内心,抱怨家里条件不够优越,追女孩子没有小车,工资不高,进而再抱怨父母对其支持力度不大,抱怨政府不调整房价改革,进一步在怨恨父母对其买房的干涉,、···一堆理由下来,得出这就是自己没有结婚的原因了。我听的很汗颜,总结了一下,他把外部环境的原因当成是最重要的一个导火线,丝毫没有向内寻找原因,我不想发表自己的想法,因为造成这个年纪有这些思想的原因肯定从小灌输,原是家庭的印象肯定深深的烙在了他的身上,所以岂能因为我的三言两语而发生改变呢,所以还是保持沉默,静静的继续听下去,等他讲完或许心里会更好受一点。只是我内心觉得甚是同情和无力。在他身上,我不也看到了以前的影子吗?原来,以前的我曾经给别人的感受是这样的。
继续向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