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日记(上)

搬运工

公众号:看文献的炼金术师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从《渺小一生》的悲恸里走出来。在这七天里,常常会思绪涌动,回想起有关裘德的人与事,情绪至浓,往往需要深呼吸才能平复。

很长时间没有陷入这般酣畅淋漓的阅读漩涡中了。我本想在阅读结束时写读后感,但是奈何此书后劲太大,每当酝酿情绪时就开始头痛,死活敲不出真情实意的字句。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不是读后感。

我就单纯地跟你们唠唠嗑,聊一聊我宅家70天的活动。

1

做不了实验我就做菜

“各位同学,增加一项家庭作业,居家学习期间,要求每位同学(不论男女)给全家人做一顿午餐或晚餐,并将菜肴(或代表作)拍照,与大家分享。最好于3月3日前完成。”

当我打开微信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心情是爆炸的,在爆炸的三秒内我评估了自己的“好吃懒做、混吃等死”的程度为十级时,我下意识连发两个问号回去。我迅速把屏幕一锁,将手机扔在床上,随后自己像根法棍一样僵硬地倒在床上。我多么希望这是一则玩笑,大家哈哈哈哈就搪塞过去。

“我其实是会做菜的”,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不过就是不会切菜、不知道菜什么时候能熟、不知道味道怎么调而已......”

当我再三确定这是既定事实后,我求助于师弟(简单地介绍这么一个单身男孩子,会煮饭,照他所说他承包家里的饭菜;会打羽毛球,喂女孩子球的那种;很听话,一分钟回微信。联系方式私聊我),他推荐我一款APP“菜谱大全”(此处应有广告费),就摆了摆手让我自生自灭。

我完全抛弃了个人喜好,选定了难度系数较低的四道菜:酸辣土豆丝、番茄豆腐、鱼香肉丝和酸汤肥牛,以及一款甜点“冻酸奶”。

我上午出门买菜,买菜的细节就不多说,我不过就是一群掐烂菜叶、掰生姜大蒜的大爷大妈群体中的匆匆过客,她/他们灵活的手指扒拉着每一样菜,扫荡整个菜场,而我就像初来凡间般弱小无助地问木耳在哪里买。我的买菜观点就是:买,就买样子好看的,哪怕毒死我,头条标题也是“美丽食物夺走宅男生命,这种食物,千万别碰!”

吃过午饭,我照着APP和昨晚手写的做菜方案开始备菜。不要问我为什么要手写做菜方案,那是我做实验养成的好习惯(orz.....)

花了2个半小时完成如图所示:

图1-1. 备菜照片。 

Fig. 1-1 Beicaizhaopian.

我承认自己的土豆丝切得像土豆条,所以几天后,我专门拿一颗土豆再次练习,切出来果然是丝。

做菜的步骤就略过,多亏我手写方案时在脑海中模拟了场景,才没有出现在厨房兵荒马乱的情况。不过神奇的是,原来炒熟一道菜真正花不了几分钟,我原以为会像做实验一样以小时计算、设置时间梯度、从低到高、探究最优条件、研究动力学......

这四道菜,承载着和它们名字不相符的颜值出现在了晚饭桌上。

直接上成果生图,我才不会像师兄姐弟妹那样用美颜相机拍照、P图、滤镜和加字幕。

图1-2. 成果展示。

Fig.1-2 Chengguozhanshi.

中间,酸汤肥牛,油加多了,太腻;水加多了,太淡;蒜炒焦了;太黑。

上面,冻酸奶,太硬,啃不动。

顺时针下来,泡菜,摆桌道具。

顺时针再下来,番茄豆腐,除了豆腐煎碎其余都完美。

左下角,鱼香肉丝,中途调汁时加多了水,味道稍淡,肉炒老了。

剩下的,酸辣土豆丝,油少没味,但我妹妹一个劲地吃。

我最满意的是鱼香肉丝,因为很下饭。

家人不停地夸奖我人美心善、心灵手巧、居家典范。我一边“哪有哪有,做得不好”谦虚地感谢,一边在心底“哼,就这,under my control!”

这次的厨艺展示开启了“厨神·熹时代”,阐明了会做实验就会做饭、实验做不出来饭却会熟的真理,暗示了全中国的宅男具有生存的潜能。

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也仅仅一次。

后来的一个月,我都只做了自己的健身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