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师三人行:新课标理念下,核心素养何以落实——《圆的认识(一)》

周一清早回听研师三人行的讲座。与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识经历,却同样关注小学数学的老师们在一起,总有不同的收获。

搬砖人

首先是陈编的开场,他自谦自己是搬砖人。向老师们讲述了他眼中“圆的七七八八”。作为编辑经常与各种文字打交道,涉猎也比较广泛。偶尔跳出数学的视角来看圆,会有新的收获。于是我也搜索了俄国的瓦西里康定斯基,还有蒙德里,安马列维奇三位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锋,以及他们的作品。想到我们家小朋友最近也在学画画,老师也介绍了这几位画家的一些作品,孩子也通过画圆,画点,画正方形,画长方形等几何图形来表达。既有理性的几何图案又有感性的思想表达,画面给人一种感性与理性的冲击。

突然联想到圆的欣赏课,或者是“5+2”延时课,来一次数学与美术的跨学科整合,也是很有意思。

讲座人

接着是章博士延续上回讲座,继续介绍新课标,理念下核心素养何以落实?并且介绍了文章《依托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还给出了核心素养,核心目标,具体目标,任务设计,学习内容框架图。在新课标理念下,学习方式从原有的接受到自主研究合作,学习方式布鲁纳结构课程与发现学习,结构内容单元围绕核心概念,主题任务群展开。通过讲解与结合圆的认识(一)的课例展示,让我们觉得核心素养的落实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落地的。除此以外,他还呼吁一线教师要重视,关注学业质量的评价。有了专家的理论的指引一线教师实践起来就更具科学性,理论性。

上课人

然后是王老师的一节圆的认识(一),这节课不同于以往的名师课,评优课。但却是一节真实自然的课,专注于深度学习的课,让每个孩子,上课老师,听课的老师们沉浸课堂。

1.引入部分

图片出示然后问:为什么觉得这些图形都是圆?(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思考: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聚焦到数学上圆的一些本质特性;后面的任务展开部分回顾这些圆的本质。

问:圆是我们小学阶段最后学习平面图形,那么下面我们会学习圆的什么呢?(结合回答板书)

思考:问题导向下,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以往学过平面图形的过程。我们都是如何学习的,例如有一些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如何画平面图形,以及相关周长面积的计算。这既是内容的回顾,也是一种学法的回顾。

2.任务部分

通过了几次调整后,确定按下面三条要求画圆。

用这些材料你能画出多少种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完成后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画?

每种画法中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思考:任务一的设计仍是遵循低门槛,大空间,多层次的角度。然后三个问题,自成结构,螺旋上升。引导学生去关注圆的一些性质。

说明:圆的认识(一)不能重复回看,因此仅凭记忆记录下的这节课,比较关键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可能略有出入。

评课人

最后由白老师进行整节课的点评。白老师抓住板书与关联,评价这节课是深度真实自然的课堂状样态。

并且白老师还将章博设计框架进行自己的理解下的解读。还参考了张教授的一些文章,提出了圆的本质属性要关注静态和动态,然后在直观中感知,在操作中确认,演绎中推理,度量中计算中,进行空间探索和空间推理来进行圆的认识。

我的收获:

1.新课程理念下的设计框架结构图可以深入学习。如果能结合课例进行设计就更好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2.关注有深度的真实自然的课堂。可以利用板书记录下交流互动以及观念的生成。

3.拓宽自己的视野,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不断的抛弃自己的偏见。收获几篇干货文章,阅读起来,学习起来。

《依托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严重问题》

《圆的认识》小学数学研究

1453字2022.7.2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