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是用数字说话的时代。
年底了,各种总结、统计、报表会把你这个人统统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感觉自己好渺小。
新闻里有很多的平均住房面积、平均工资、平均私车拥有量、平均资产之类的指标,感觉自己真的在拖社会主义的后腿。
平时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去看微信里面的红点,那些未读消息数字,不由自主地想把它们逐个点一遍,统统消灭掉才安心。
发个朋友圈后会不停地去看点赞数、看有没有人转发、留言、评论,为朋友圈里别人的生活而牵肠挂肚。
一大堆虚拟的数字,已经掌控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为了数字的大小而喜怒哀乐。
很多85后,90后,甚至95后的妹子纷纷被资本和媒体捧上神坛,从一无所有到红遍网络,晒包包、开名车、住豪宅。
看看周围,上司比你年轻,同事都是95后,好像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比你有钱,没你努力但都比你混得好。
身边都是人生赢家。
而你可能和我一样,租着房子,坐着公交,一天到晚为了生计奔波。不知道未来究竟会怎样,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再看看自己工资卡里那点可怜的数字,除了叹气之外还能干啥?惶恐。莫名的恐惧。生怕家人生病住院钱不够用。
生活中好像处处是机会,但是我们似乎永远都是和机会擦肩而过,或者更多要等到机会已经过去了才能看到它们。
如果,2003年赶上网店大潮,在淘宝网上开设一家店铺,现在说不定一年的销售流水过千万了。
如果,2004年在北京二环内投资两套房子,不管什么时候卖出去,现在光靠吃利息就衣食无忧了。
如果,2007年前进入股市并及时套现的话,家里的存款也会翻几番了吧。
这种假设当然毫无意义,而且我们不知道未来还会错过什么。
1996年,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当下人类生存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里。如果说当时说这话有点为时过早的话,放到现在就很合适了。
我们习惯于频繁地刷朋友圈、关注大量的公众号、不看媒体和新闻上的突发事件就觉得错过了重要内容,仿佛和社会脱节了,十分没有安全感。
关注、收藏和保存了大量学习资源并奉为至宝,但是真正能够去学以致用的真是少之又少,想象中的碎片化阅读和学习,耗时耗力,结果却只是无序地占据和消耗着我们的空间和时间。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来关注并消化所有的数字资源。一味地追逐热点只能人云亦云而没有自己的观点,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容易让人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真的应该意识到,信息爆炸的时代,难点已经不再是如何获取未知的信息了。应该学会设定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让生活变得简单而高效。
否则,盲目努力一辈子,也只是在泥潭里挣扎,完全实现不了我们内心渴望的财务自由,把自己的日常状态由努力去生存转变为用心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