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清晨四点,和师弟从学校乘上昨晚提前约好的出租车准时出发,顺道接上老师,启程。北京-昆明-丽江,6点40在北京出发的航班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中转,到达昆明10点半,12点半再次起飞,抵达丽江下午两点半。
昆明的中转,约两个小时的停留,通过候车厅风光体验四季春城。候车位、旁边小店和中间走道人来又人往,但绝不是络绎不绝。挤出帝都的喧嚣,眼前的一切动静都似乎很慢,连旁边人们的说话和笑容都慢了下来,我也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欣赏,悠闲着逛逛候机厅的商场,这悠闲或许也是因为有足够时间等候的原因。在这里,看得到七彩云南的些许,长长的候机厅里,沿道的商店主要集中在这几类物品上:很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店、格子铺式的便利店,玉、翡翠和银饰的店,茶店,水果,其余主要是餐饮和卖衣服的了。
云南出玉的地方,行道不懂,只是我一直觉得玉比金银有质感。在陈列形式比较吸引我的一家店前停下,决定看看提高下审美哈哈~
PS: 拍照是允许的,拍到的饰件依然都是经过许可的。
短暂的停留,一个词可以准确概括这里给我感觉,那就是:舒服。初来乍到,空气让人很舒服,八月初的春城温度让人很舒服,天空中漂着轻盈的云朵,天气让人很舒服,另一种,周围慢节奏的动感尤其让人很舒服。要感谢小师弟不愿走动而留下来看箱子哈哈,当然我是自己逛的咯。在我看箱子时,师弟和老师去卫生间后,老师就先去转了,所以我才丢下师弟哈哈哈~~
昆明到丽江的时间过得很快,只是这一程从飞机飞平稳后就期待的飞机餐,迟迟没有,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免费的午餐呐(╯3╰),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可能是由于时间短暂的原因吧。到了丽江,项目合作方安排了人来接我们,接的人是项目经理,叫刘涛刘经理,包括我们后面的吃住都不需要再操心,这也使得我们后面的野外很顺利。深深地感谢!
行程都顺利!天空之上的天空蓝、云朵、云层、云海太美了,有的看着比棉花糖还甜(^_^),真想抓一朵。相机没带在身边,真希望眼睛有个快门。争取在回去的时候留住这美丽的奢侈。
客栈和丽江古城
跟着老师,有幸成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客听主便,第一晚安排我们住古城客栈。来到客栈近四点,安顿好我们的住处,我们便自己休息,等晚上六点和他们一起吃饭。一天的行程,加之昨晚睡两小时多,一路都在打盹,连续听说话都开始走神了T_T。匆匆收拾,老师喊一起出去垫垫胃,来云南的第一餐便是过桥米线。
吃完饭,晚饭前还有大概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决定和师弟出客栈逛逛古城。出了客栈,还是客栈,客栈一家挨一家,远些是一家挨一家的商店,古城几乎就是商业区,只是白天进街里面要维修费,旅游业发展这点挺黑的。当然我们不进里面也够逛。要说丽江是个文艺的地方,来丽江古城深深感受到,不管是客栈还是商店,还是晚上去的纳西族人家,这种文化在丽江可谓根深蒂固。
再看看人们的衣着文化,来自长沙的客栈老板娘,着休闲长袍,抽着烟,和我们聊着已经四十了要会享受生活,老板娘老公留着长发,金庸小说里侠客的形象,还有扎着发髻的,街头的大长腿、运动衣,这地方真是个你怎么着装都不招摇也不隐没的地方,一切都那么自然、应景,更是来自心底的舒适。人们聊天,品茶,养条漂亮的大狗,趴在门口或被溜在街上都很养眼。猫懒懒依在窗口,和不能再文艺的装饰很容入。鲜花盆景植物成为这里建筑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地上的,屋顶的,墙上侧挂的,用做帘幕的,墙缝里的,水沟里的。这种氛围从住居的屋檐到墙角,从人们的发梢到脚趾头,古城小道到处可见以专门给游客和路人扎发的妇女,当然都是收费的。漂亮的花绳穿梭在发间,很具特色,不过最美还是流光在活泼的小姑娘头上。
站在我住屋门口拍我们住的客栈左侧:
逛古城很留心的还有邮局,这里文艺到找不出想象中的长得正常的邮局,看到“中国邮政”的信箱也是在一被各种艺术气味包围的墙上,并不十分显眼,再进卖明信片的店里更是文艺到词穷来形容。带的邮票看来真用不上场,店主姑娘告诉我只能买她们的带邮票的明信片寄,要不就买另一种不带邮票的但要装她们卖的有邮票的信封,这一点不能理解,由于时间,几家明信片店逛下来,只有一处可寄,也是这家的明信片样式和设计合我意。买了明信片逛古城结束,不过回去差不多就又要出发了。12点回来熬夜写明信片,一天劳累,再加昨晚仅两个小时的休息,亲们收到多多包涵,不过心意绝不马虎。只是写了还不知道有哪个时间塞到信箱。买到明信片,算了多半桩心事。
纳西族文化
赶巧,今晚周边的文化村有火把节,所以主人带我们来看看。
火把节专为纳西族年龄36和49虚岁的男人举办的庆祝活动,和纳西家大哥聊天得知,是为庆祝和祈祷他们能顺利走过这一年。在纳西民族文化中,36和49是多舛的年龄,我理解着类似本命年吧,更像我们家乡习俗的逢九。这一庆祝办了,来年他们都将顺利。不过只为男子办,再通过后面聊到的纳西族姑娘,觉得这个民族种有种潜在的男尊女卑现象,不过他们似乎没有潜意识的重男轻女观念。纳西族女孩儿嫁人时,原来家人是必须要给男方钱的,用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的话说“我们纳西族的姑娘长得也不好,也黑,只要我们可以嫁喜欢的人,父母都是愿意出钱的,父母希望我们以后的日子过得好。”其实,就这个妈妈看,纳西族姑娘不丑,黑是这和两千多米高原上晒黑的吧~~纳西族姑娘嫁了人并没有一点点“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的意味,“我们啥时候来就来,和没嫁一个样。”我们来的是村长家,也是接待我们的刘经理的朋友,聊天的纳西族姑娘就是这家出嫁的女儿,带着娃一会儿出去看节目,一会儿进来和我们聊天,这里都是特别纯朴的人。纳西族人的足球文化很浓厚,许多小孩子有专业球队,并且参赛。我们去的纳西族人家墙上张贴着上小学五年纪儿子的足球队照片,这一点脚得中国足球后备力量很有潜力。
火把节,八点半开始,前面大音响放流行歌,这里听到韩文歌意味不一样,听到流行歌感觉也不一样,更挺到孙楠唱的《木府风云》主题曲《净土》也不一样,十分有感觉。村民还有外村人早早就带着凳子坐到了台下,场景就像姥姥门前唱大戏。放歌曲结束后,先后有和纳西文化相关的一个活动,和放烟火,这期间我们都在屋里聊天正起兴,便没有出去,聊他们也聊我们,聊人也聊鸟。听到传来的《净土》便说起这首歌,说到阿勒邱,原来纳西族语言是阿勒qi,语言差异,我没有留意到是那个qi,意思就是指纳西族姑娘,所以上面写到的纳西族姑娘就是从这首歌聊起的。阿勒邱是木府的木老爷的人,纳西人都这样叫,通过聊天加上《木府风云》,木老爷就是木增,为丽江带来祥和的纳西族家族的祖上。阿勒邱,自然就是木增的妻子,是纳西族人精明能干妇女的代名词。木府自然姓木,是当年木府中武士,现在这里纳西族姓木的人仍然是主体之一。我们所在的文化村人则主要姓和,他们的老祖则是木府里的管家,相当于文官咯。现在纳西族有三大姓,另外之一就是赵,是木府里负责类似内务这样的差,通俗点理解就是后勤部。纳西族文化深厚,就如这雪山脚下的丽江。
纳西族文化,不得不说的就是东巴文,最早的纳西族文字,已经被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来保护,他们现在仍讲自己的纳西族语言,但由于丽江的旅游发展,甚至知名带向国际,他们大部分人多多少少也就会讲普通话,特别是小孩们就讲得就很标准了,那个已是妈妈的纳西族姑娘,她的三岁儿子,乖巧,用溜利的普通话和我们说话,小娃很胆大,还反问我们,很讨人喜欢,很有礼貌,到我老师旁边够香蕉吃时,叫我老师“哥哥”,哈哈,只是哥哥不妥,妈妈教他叫叔叔。
我们先后到了村长和另外一家刘经理的朋友家,也是纳西族人家,包括我们到客栈时,我们进去他们都是首先请喝茶,请吃他们自己家产的松仁、葵花籽、核桃和各种水果,茶乡、水果之乡,让你自然联想到。透过她们的生活和文化,看到这个山水秀美之地熏陶中的乐观和豁达,也更为他们的热情深深打动感染着。火把节最后就是篝火晚会,凳子都收了起来,场地燃起一堆旺火,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跳纳西族舞,节奏感很强的舞步,热情舞蹈下的纳西族人都仿佛十八岁的样子。入乡随俗,唱什么自然听不懂,但音乐无国界,音乐可能有时候真不需要懂在唱什么,我和师弟加入,一起踩着鼓点蹦哒,旁白很热情的姑娘小伙引导正确跳,不过有几句歌词伤我大脑了“嘎啦是你么~~嘎啦么是你~~ ”哈哈哈留了后遗症,结束后仍然回响不断╮(╯_╰)╭。这大概就是纳西族人的广场舞吧~~
这个季节的丽江早晚温度都要加厚一点的外套才抵挡得了,像极了内蒙的深秋。来的第一天穿得少些,夜晚确实有些冷。不过和大家一起抬抬腿,暖和了好多。舞会随着乐曲一波又一波,我们加入大家都已经跳了很久。篝火结束,回到客栈12点。
第一天,没有野味,除了多半天的行程,后大半天除了感受文艺还是文艺。太想一点一滴都记下来的一天。
感怀所以!感谢所有!
每个空余时间都在手机上编辑,没时间来修改,请理解、包容和忽略所有文本编辑的不规范。
20160803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