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在大行其道多年之后,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人厌恶的一个物种。由于对鸡汤类书籍的排斥,很多人把个人提升、时间管理以及认知升级之类的书一并归入了鸡汤里,认为这些鸡汤是“毒鸡汤”,一旦喝下去会有洗脑的功效,让人每天鸡血满满但是却神智不清。
作为完整经历了心灵鸡汤和成功学在中国的兴起、繁盛和衰落的一代人,我自己也不能幸免。长期以来,我对带有鸡汤类性质的书籍嗤之以鼻,买书从来只买小说、散文等纯文学类书籍,认为读书的功能主要是提升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审美水平,不应该追求除文学性之外的其他目标。
带着这个想法,我自然把所有追求世俗成功、个人进步、认知升级、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等书籍归类为鸡汤,认为人最好顺应天性,无需过于关注管理和主动提升,一切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开始接触到更多种类的书籍后,慢慢开始发现,我们的对于鸡汤理解可能有些偏差,把鸡汤类书籍妖魔化了。
鸡汤既然能够红火那么长一段时间,自然有其独特的道理,更证明它有广泛的受众和需求。市面上的鸡汤类书籍有两类,一类是纯粹提供价值观和心灵抚慰的,还有一类是在输出价值观的同时还提供了方法论的。
就第一类鸡汤而言,虽然它确实没有太多的营养,但是对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全力拼杀的现代人,工作之余读一本这种鸡汤书,纯粹享受一下精神抚慰和心灵按摩,也是善莫大焉。
对于第二类鸡汤,我觉得是相当有营养因此要特别注意吸收的。绝大部分个人提升、追求成功、自我管理、效率提高类书籍都是第二类鸡汤,他们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积极看待问题和看待世界的视角,更是给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方法论和工具箱。
现代人生活的经济和商业社会,生活变化的节奏和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体进化的效率,我们人类千百万年缓慢进化形成的思考、行为模式已经跟不上世界变化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技术来不断升级我们的认知、更新我们的“操作系统”,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才能做好随时应对环境变化的准备。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第二类鸡汤不仅有理由存在,而且必须长期、持续进补,并且尽量多的吸收其中的营养。
对于鸡汤,我们抱着理性、区分的态度来看待最好。找到适合自己的鸡汤,多喝一喝未必是坏事。我爱鸡汤,我为鸡汤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