陉山夜话 . 李老师的遗产

        清明节前夕,有事到禹州市办事,想顺道祭拜已过世的李老师。

        李老师名字叫李德昭,民国时期是禹县国民政府秘书。五几年被打回原籍,后到村里教书。是我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平反后,任禹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后到县志办主编《禹县志》。得到昭雪后,李老师把名字最后一个字改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李老师被打回原籍,才叫德昭,希望得到昭雪。

        我毕业后,有时间会去看看李老师。2015年李老师已经老年痴呆,拥抱后离开。后来听说老师已经去世。 总想再到李老师的住处看看,再拜一下老师。曾去禹州办事,都是匆匆忙忙,心存遗憾。

        这次的事很快办完,记得李老师住在老公安局附近,就导航过去。

        禹州是很古老的城市,最近发展很快。记得李老师有临街的商铺,现在已面目全非,可能开发了。问了几个老住户,都不知道,茫然,就开车胡乱找回忆。想起老师说的家在衙门man,就问老先生,原来记错了,应该是老武装部附近。

      总算找到,旧房已经开发。邻居不愿多说,有个说老两口的棺材就在他的临街房里。找到一个老先生,表明来意,老先生把大致情况告诉我。

        李老师旧房被开发,给他了一层商业3间,楼上三层归开发商。大概给了点钱,后院还有一块地,仍可以住。

      李老师的三女儿离婚后和孩子一直住在娘家,做点生意,照顾父母。李老师有一个儿子四个姑娘。儿子早几年去世,儿媳妇工薪阶层,带着孩子在西安。

        李老师的老伴早走两年,骨灰盒寄存在殡仪馆。李老师去世后,原计划两口一块入土为安。关于遗产,李老师有遗嘱。不知怎么因家产有争议,儿媳妇,闺女闹翻,互不相让。现在家没人住了,只有一楼底商内放着老两口的棺材。

      没有丈夫,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在城里不容易。

      清明过去几天了,这个事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因为家产,姊妹反目,致使老人不能入土为安,我里很难受。

      前 天下午,看望一位老同志,谈起以后,不由我提到老师。

      很多老人忌讳谈以后,实际上应坦然。每个人都要走这一步,提前安排后事,写好遗嘱,以免孩子们为财产生纠纷,自己也不得安生。

      好儿不图庄田地,好女不图嫁妆衣。努力发展自己,有自己的谋生能力,就不会争祖业闹矛盾。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张图很火,无论老大怎么逼你,怎么带你,怎么指点你,如果你一点执行力都没有,你就是跟着马云也是没用的。 为什么普通...
  • 我坐在这里。 布满烟火气的街头。 我赶了连夜的火车来到这里,穿过城市错综复杂的立交桥,我看见了它庞大夺目的色彩。路...
    wake言阅读 169评论 0 0
  •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猜拳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
    余果_阅读 93评论 0 0
  • 耳机里的音乐, 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 很久没有下雨了 你想到下雨的周末天, 空气湿凉,你躲在被子里, 看窗外的雨打...
    琉玉阅读 379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