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大概源于自小的习惯。
打算长期写文,最初是好奇,想看看每天写一点能写多久;后来是寄托,喜怒哀乐都在文字里疯长;再后来,是把文字当朋友当灵魂伴侣……
初写时,每天要费周折想主题,也曾担心写着写着就没得写了。
现在看来,那时杞人忧天了:日子每天都是新的,随时有新的事情发生,到处可以看到新的现象,也时时处在新的境遇。
若以生活为笔,想写的、可写的、能写的,取之无穷,用之不竭呢!
写得久了,对阅读的需求和渴望会更深。
某日,读到一教授关于文学之于生活的一段话,心下赞叹,即使以前听过类似观点也甚为赞同,但再次听到有人用自己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说出来,仍忍不住想分享出来。
许子东教授说:“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没法苟着,你得fight,要争取自己生存的地方,但是文学给我们一个逃脱的机会,在大部分情况里,它可以成为精神的避难所。”
是啊,精神的避难所。
写文过程中,遇到某些一时化不掉的境况、情绪、遭际时,它可不就是避难所么?让我可以暂时得到温暖与慰藉。
当然,文字之于我,或许有更丰富的韵味,言有尽意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