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出自《古今贤文·劝学篇》,非常好的劝学文章:“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长江后浪推前浪”,本意是鼓励今人努力做出成绩胜过古人,后来一般被用于说后辈胜过前辈。不过,宋代释文珦有《过苕溪》一诗说到:“苕溪发源自天目,一豀东之漾寒渌。岸山续续相照映,原田每每资渗漉。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来往舟航谩如识,到头若个曾知津。”诗中“祗看后浪催前浪”,是劝导人们“当悟新人换旧人”。
我们都是或曾经是后浪,大部分时间是部分人的前浪又是另一部分的后浪,反正最终都会成为前浪。面对不断产生的后浪,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呢?
笔者觉得宋代大儒朱熹的《观书有感·泛舟》说得好:“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中说到由于昨夜大雨使得江边春水滔滔,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这就是说,不要在意前浪还是后浪,我们有自己的航行路线,不仅要让自己增长力量,更要顺着适合的水流航行。借势借力,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智慧。荀子《劝学》中说得好:“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你找到自己的水流了吗?
注:首发于大心学公众号(5曰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