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露天电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村子里有电视机的人家都很少。整个村子里大概也只有那么一两户在外工作的人家里有电视,还是黑白的。那时十里八村的人,主要的娱乐就是看大戏和看电影,也有少数人家请了说书(说评书)的。

说书的毕竟少,那咿咿呀呀的折子戏又多半是唱给老年人听的。惟独在露天的场地上一场电影,对我们来说,既新鲜又过瘾。

那时候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看上一场电影的。大多是谁家有喜事了,比如说谁家的孩子结婚了,或是谁家的媳妇生了大胖小子了,谁家的娃考上大学了……主人家才拿着烟、陪着笑脸,很客气地请村里的放映员给放场电影。而且还得提前说。我还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三叔家的大黄牛一次生产了两头小牛娃,他高兴地合不拢嘴,也请放映员放了一场电影让大家看。

记忆中,每次放电影前,放映员要趴在村里的大喇叭里提前广播一下。说今天晚上,在谁家院里或是哪个生产队的哪块场地,放映电影,电影名是什么,几点准时开演,请大家都去观看。

我们这些小孩子,从大喇叭响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兴奋了。晚饭囫囵吞枣似的,胡乱扒拉几口,搬起个小板凳就往放映场地跑。大人不放心,也随后跟着。

到了放映场地,银幕已经挂好了。离开演时间还早,底下却已坐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趁着开演前的这段时间无拘无束地说笑着,偶尔还开玩笑地打闹着。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电影开演了。说笑声、打闹声立刻停止了。人们都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全场只剩下电影中的人物对话声。一字一句,抑抑顿挫,饱含情感。

就在大家坐得端端正正,伸长了脖子正看得津津有味时,要换片了。人群又开始骚动起来。口哨声、议论电影里故事情节的声音,孩子们不耐烦,催促放映员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又是一阵热闹。

很快,放映员换好片子,电影又继续往下演。人群才又安静了下来。那时,一部电影往往要换四、五次片子才能演完。

最后,在人们意犹未尽的遗憾声中,电影演完了。放映员和几个人在那里收拾银幕,人群慢慢散了,大的拉着小的,年青的扶着年老的,有的还打着手电筒,各自回家。小村又恢复了夜里的平静。我们又期待着下一场电影。

现在的网络和通讯设备很发达,想看什么电影了,上网一搜,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却再也没有了儿时在露天场地里,左邻右舍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看电影的情景。

时光如果能够倒流,好想,再看一场那些年的露天电影。

只是,再也回不到小时候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露天电影,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对于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它承载了太多难忘的集体回忆,而对于那些未曾经历过那些年...
    萧之言阅读 842评论 0 1
  • 文/春风拂面 -01- 对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那时的乡村文化生活是比较贫乏的,没有电视,能看场露天电影在农村...
    得欢喜阅读 1,440评论 13 17
  • 【童年记忆】 露天电影 原创:易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的文化生活电影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那段日子,思...
    紫柯的小绿洲阅读 632评论 0 4
  • 今年五一假期,在东郡水乡游玩,白天与伙伴们下塘浑水摸鱼,晚上看了一场儿时看的那种露天电影,这两项活动将我尘封已久的...
    张碧龙阅读 17,118评论 418 470
  • 国家的政策规定正式的普通工人和干部五十多岁六十岁就办退休手续,退休后享受一定数量的生活费。六十岁左右离开生产战线和...
    坦人阅读 953评论 16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