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在战斗场景里谈和平?一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觉察

今早7点叫孩子起床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总是试图在"战场"上谈判和平。

当孩子赖床不起,我们的声音会不自觉地提高八度,表情变得紧绷,甚至手掌已经准备好拍向桌面...这些自动化的反应模式,其实是我们大脑长期处于"警备状态"的证明。

作为从业多年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想告诉所有家长:

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它是中性的信使

但情绪驱动下的行为,可能成为关系的破坏者

真正的教育智慧不在于控制孩子,而在于管理自己的反应

那个改变一切的早晨:

当第三次叫孩子起床时,我觉察到怒火正在升起。这一次,我选择:

1 暂停(转身去厨房喝了口水)

2 觉察(感受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3 重构(把指责转化为表达):

"妈妈从6:50到现在叫了你两次,如果第三次还得不到回应,我可能会控制不住发脾气了。"

神奇的是,当我这样表达时:

孩子反而更快地行动了

我们避免了晨间的对抗

彼此都保持了尊严感

【正念养育的启示】

1. 情绪风暴来临时,先给自己一个"暂停空间"

→ 去倒杯水/深呼吸10次/看看窗外

(这个间隔就是改变的关键)

2. 把自动化反应转化为有意识的表达

→ 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说明可能后果

(替代指责/威胁/肢体动作)

3. 记住:孩子的"问题"常常是我们内心状态的镜像

当家长内心安定,80%的所谓"问题"会自动消解

作为妈妈,我们不需要做完美的教育家,只需要成为情绪成熟的引路人。今早那个差点失控的瞬间,最终成为了我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礼物。

邀请你加入思考:

您是否也曾在教育中陷入"战斗模式"?

那个最适合您的"暂停键"会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情绪管理小妙招,每周我会选出3位留言,免费提供30分钟亲子咨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