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俗世奇才》看完了。说实话,这种半文半白的强调写文,我还不是太喜欢。而且我根本没看到什么奇才,大失所望,十分的憋气。加上文字非常短促,没有回味的余地,读起来没有一点乐趣。
既然说是奇才,应该是让人觉得高人高手。也许是期待值太高,我读完之后怅然所失。
那个只认得牙不识人的牙科大夫,算奇葩吧,要么也是脸盲症患者。
苏七块,像是活在金庸武侠中的配角,比如杀人医生平一指什么的。杀人医生平一指是医一人,杀一人。杀一人,医一人。以一个古怪的坚决不妥协的规矩独行武林。苏七块,也是一个别人贬低的角色,因为必须得现给7块才给瞧病,绝不更改,愣是看着人疼痛也不作色。我可以理解这种人的傲气,但是却对他的世俗还是鄙视的。
由于冯骥才的文字间透露出来的年代久远的况味,令人深深觉得,这书是老朽之作,干巴无趣。
想我身边,零星出现过几个怪人,倒可以说来图大家一乐。
一个记忆力超强的同学,毕业时到一个学校实习,为了能留在该校,花了几天时间,把学生的姓名和照片一一对应给记了下来。后来,实习结束的总结课上,他做出了意外之举,当着校长和教务处老师的面,愣是背着把全班人的姓名点了一遍,赢得学校领导的一大赞赏。最后,留校名额中有他,他如愿以偿,平日里成绩好的同学反而没能留下。
有一个朋友的老公,是个注册会计师。对数字很敏感,几行数字能看出花样来。有一年因为想买房,迟迟凑不齐首付。朋友着急去借钱,他倒是不慌不忙,玩起来彩票,一个月后,以2万的低价,中到了40万的大奖。轻松松就付了首付。
我说的这俩人,其实也是有局限性的,是因为我亲耳所闻,所以才感到亲近吧。俗世中挺多的奇才,其实也都是人人心中的奇才而已,所以,不必对作者苛刻,说作者笔下的奇才就那么回事。我们通常对超级大牌的奇才感兴趣,却对身边的人疏忽了。我们看中的是奇才赚了多少钱,住了什么高楼,以物质为准绳,也难怪觉察不出身边人的奇了。
奇人未必多有钱,未必是人生赢家,未必显得有多么厉害的过人之处,未必表现得多姿多彩,只要有一招过人之处,就已经相当难得。惟愿多观察,多去细思量。
再多说一点吧,《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这篇我看了又看,还是挺喜欢,是《俗世奇人》整本书中的另类存在。书里杨月楼和李金鏊的交情怎么就那么令人艳羡。这篇书中不仅仅是说俗人的俗事儿了,更是说有情有义的人物,俩人你来我往,你有难我来解,我有难你帮我扛,并不过火,并不过分要求。最终俩人各有所求各有所得,不生分,热切。谁没有个灾儿祸福的,有个顶天立地的人刚巧罩着,可不就是雪中送炭。分外动人。也是每个普通人所渴望得到的情意吧。
这篇有段话,令我深思良久,沉吟至今: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外头拿红纸包得四四方方,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小杨月楼叫李金鏊这一席话说得又热又辣,五体流畅。
说的这事这理,多好!这俩人,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