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携程亲子园事件谈一点看法。
这个事件中,当事人恶性显露。
为什么会这样?
是当事人善良的动力缺失。
人人心中都有善良存在,但它可能被人性中的其它成分所掩盖,原因是对善良的认识有误区,造成善良的动力不足。
这个误区是,善良是对他人有利,而自己只是投入。
在这个观点引导下,人就不会行使善良之心,或者即使有行使,也希望得到对方的回报。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传统文化中,善良是不需要回报的。
朱子家训中明确指出: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世界各大宗教理论中,善良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它们都认为善良不需要回报。
不求回报的善良是我们应取的态度,求回报,就变成了一种交易行为。
不求回报,那么善良的动力就是高尚的道德。
这样,不想作这样追求的人(这种追求被他们认为非常困难),就会缺失善良的动力,任由自己的善良被湮灭。
这里要指出的是:善良还可以有更直接的动力:善良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
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理念,但是,传统的解释比较神秘,佛家还用来生来解释,造成不信神佛的人不相信这个好处。
这就带来一个微妙的误区:善良是高尚的,但对自己没有直接的好处。
善良的好处,已经被现代科学所逐渐证实。现代心理学的著述,已经在引用现代医学的进展,证明善良对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善良可以消除或缓解人的心理压力,而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压力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现代世界,使人分心的刺激越来越多,现代人比古代人承受的心理压力要大得多,而且还会继续增加。
这更加凸显了善良的作用。
相信随着现代科技的进展,善良对人类的好处会得到越来越深入的揭示。
冥想或其它修炼法门会提到,达到静的阶段,人就会收获慈悲心。它对人非常正面的作用。
慈悲心不是凭空而来,它本来深植于人性之中,但各种心理噪声会逐渐使人们不大注意到它的存在以至于湮灭它。
到达静的阶段,心理噪声被清除,善良又非常鲜明地呈现出来。
总之,善良对自己有很大的直接好处,我们无需索取回报,因为回报已经够丰盛了。
清除误区,使善良具有更直接的动力,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
善良并不一定是,也不主要是物质的的给予。大部分情况下,善良就是理解、同情、宽容与包容,是同理心。
有的富人,通过物质的施舍,来感受某种快感,就违背了善良的本义。
善良必须建立在平等之上,俯视的施舍不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