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9期“惯”专题活动
惯性思维,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大脑被平时的经验、认知长期训练的结果。比如说在前十次我们看到一个物品的时候都是一个状态,那么在第十一次的时候我们就不用仔细去观察,脑子里就已经把思维定势给调出来了。比如,一个西红柿,在前面看到都是绿色的,有斑点的,那么以后当别人再谈及西红柿的时候,他的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那个有斑点的绿色西红柿。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惯性思维,比如天都是蓝色的,鸟儿都是在天空中飞的,鱼儿都是在水中游的………这些日常的认知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的,我们后来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被锻炼出来的。
我们家小妞每次去上学都不开心,有一段时间我也挖空心思讨好她。公司同事之间经常分享一些吃的,例如小饼干、巧克力之类的,比较多的都是我们家没怎么买过的。我就在每天去接她放学的时候带着,在她看到我的第一眼就像献宝一样地奉上。开始她确实很开心,无论我拿什么给她她都开心地接受。后来一段时间之后,她开始挑东西了,这不吃那不吃。我就去小卖部里按她平时说好吃的东西清单给她买了放在公司,每天拿一样给她带回去。最后那些她也都不要吃了,但是还是每天都期盼着我给她带吃的。
在这件事里,小妞有了惯性思维,她的惯性思维就是我每天都会给她带吃的,是我每天给他带吃的这件事把她的思维给他定势。但是在这件事中,我也被思维定势了。那就是她说好吃的东西,我就认为她真的喜欢吃。其实再好吃的东西,吃过两三次之后也不会再有第一次吃时的惊艳感觉。
生活中惯性思维的例子那就更加不胜枚举,比如大家都认为家里的家务是女人做的,洗衣做饭更是,也就是上海这个城市里男人做饭多一点,其他城市大多数还是女人在做。家里的老大要懂事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这个观点也很害人,导致家里的老大很多都是忍耐性性格,一旦他们觉得委屈,那么这个家庭就别再想回到原来和谐的样子。
不过,近年来惯性思维在不断地被打破。以前大家都认为养儿防老,养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养老送终。而现在,大部分家长养孩子只是为了享受生儿育女的这样一个过程,为了成就更好的孩子和更好的自己,在不断地进化。而现在,新一代的青年们也用行动告诉自己的家长,在他们愿意的情况下他们会努力,而如果他们想躺平,那谁也拉不起来。至于他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要不要为父母最后的人生负责,他们说了算,其他人说了都不算。以前的大龄女性没有结婚生孩子,大家肯定都会觉得有问题,现在这已经不是一个特殊的问题,而是普遍现象。所以慢慢地一些惯性思维也在接受着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