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建构~周彬

          《从教学管理到课程领导》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2---2016年海宁做校长感受!

追求卓越~均衡发张~精准扶贫

听课~教学质量~升学率~一本线

管得住的往死里管,管不住的就不管!

校长管现象,而不是管事件!

教学所有的管理要么管过程,要么管结果!

结论:教学没有想象中没有那么重要!

教学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伤害到教学质量!

现在的作业不是挑战学生智商,而是挑战学生健康!折磨人最好的方式简单而又重复!失去成就感!

女儿的作业:一二年级作业,做完可以玩,三四年级做不完,先玩再做,边玩边做!

对老师怎么教过于关注,而对于教什么无法追踪。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教什么涉及到课程!!

四天课的口若悬河如同猴戏!四天课内容获得感!

风格不同!表达什么比怎么表达更重要!

不能把形式做到极致

结论:怎么教不重要,教什么更重要!

只是在道的当面侃侃而谈,缺少术的指导?为啥不讲啊?

第一印象是长相,长久之后是三观,是思维品质,是与学生相处的好不好!

从关心怎么教到关心教师是什么样的人?

教学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中国语言的两面性几个例子)

推理既不是科学又不是艺术!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艺术的成分!

理性与研究解决科学问题,(只对自己负责任的事负责任,不对别人负责任的事负责任而日本相反)科学的成果是可以分享的~

艺术的进步靠天赋和勤奋!

教什么是科学,怎么教是艺术!

教研组教研研什么?研怎么教了???

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教研组找替死鬼,年轻人先来。

上课~说课~评课(课还依然这样上)

你的能力支撑不起你的欲望!

不改变能力就改变不了上法!

做任何事情都要排兵布阵。

一节课的有效性是由相互的适应决定的,而不是教或学!(和谐师生关系)

如两人过独木桥不是相互谦让!

学生适应老师很重要!老师不变效果!与因材施教!

不变就是每个老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怎么教的出路不是精彩,而是风格!

研究教什么就需要研究考什么?怎么考?(编教材很阳光,出考题特阴暗)

教教材的人更多的是在研究教材,而没有研究出考题的人!

出题与做题,我们是成为做题者还是出题者!固有思维成为做题的,被别人牵着走,抹杀了天才的出现!

出题者与做题者的游戏!

运动会派就派教练,不派运动员!

都在教学生做别人的题目,这就是低水平的极致,没有学生研究如何去出题啊。

看到一个知识点,不是考虑背知识点,而是考虑如何出这道题。

先掌握怎么考,再考虑怎么学。

教什么和考什么不是应试,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教得完与教不完

教材的厚与薄,三句话讲清楚

中小学教材是压缩文件,老师首先应该解压教材。

一个学科解压的几个当面~学科历史、学科结构、学科方法(这就是课程的开发)

学会编教材才能够重构教材!

如:书法中的历史(故事)

怎样把知识交出核心素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结构

如教语文再别康桥怎么能一句一句的教?是整体性,是意境,而不是把诗解剖!只教康桥,还有别的诗歌?新月派?

解压教材教研组的

每个学科对孩子就是一门外语!

难就难在我们会了还在教,感觉容易,孩子不会才学,

我们对学科知识越扎实,就应该对学生的要求越低!

当你把教什么掌握好的时候,不用纠结怎么教,当你纠结怎么教的时候,你不知道在教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