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培养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改进工作作风要强化思想引领。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根子在理想信念的动摇。改进工作作风首先要从思想源头抓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化党性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党员干部需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通过研读原著、专题研讨、警示教育等方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改革发展等一线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以理论清醒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行动自觉。
改进工作作风要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言行直接影响整个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走向。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调研简化接待、精简会议文件等要求,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担当,在廉洁自律中树立标杆。要带头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带头廉洁自律、严守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做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只有领导干部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才能形成以上率下、上行下效的良好局面,推动整个党员干部队伍工作作风的转变。
改进工作作风要完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既要靠教育引导,更要靠制度保障。要坚持标本兼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理体系。一方面,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协同作用,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数字监管等手段,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的新表现精准施治。另一方面,健全制度体系,细化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规范,建立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让实干者得褒奖、懈怠者受惩戒。以制度的“硬约束”推动作风建设的“软着陆”,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跨越
改进工作作风要践行实干担当。改进工作作风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党员干部要把改进工作作风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以良好的作风促进工作落实,以工作成效检验作风转变。在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搞急功近利、短期行为。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进田间地头、车间班组,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加强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做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新疆玛纳斯县供销社党委肖建发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