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2019年7月3日,我把在6月份组织的一场内训师引导工作坊的成果发布在我们的内训师群里,发布完之后,只有2个同事给予了回应。看着那么少的人回应,心情瞬间跌入谷底,我可是花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来准备的啊,这个成果秀也足足花了我半天的时间,难道大家就这样无动于衷的吗?每次在这个群里发布消息,回应的人都寥寥无几,我做那么多努力有意思吗?我的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吗? 此时我的情绪,已经完全被“心理落差”牢牢掌控,陷入非常低的能量之中。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当我们对一件事或对一个人付出了真心,我们总是希望能有所回报,而回报则是我们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举个栗子,你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了一系列的时间管理的培训课程,你期待你的培训可以带给大家启发和改变。你想象很多次,学员在现场积极投入的样子。但是第一梯次培训当天,学员们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在打电脑,还有人已经昏昏欲睡。这时候你还有多大的动力去准备第二梯次的培训了呢?
再来一个栗子,你女朋友生日要到了,你为了和她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你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形象,为此你还花费一个月减重6斤并重金买了一套西装。你给女朋友买了一条奢华的项链,预定了高级餐厅。生日那天,女朋友打量你一番,淡淡的说:“这个西装显得你很土。项链怎么买这个牌子的啊?这个牌子很没有品位欸。这家餐厅的牛排根本咬不动。”这时候你还期待你们的下一个生日吗?
当面对心理落差和不良情绪时,我们可能会做出一个不理智的决定。比如因为学员的反应,我们选择放弃讲课,因为女朋友的反应,我们选择放弃这段恋情。
在我们心里有落差或情绪失控时,有这样一个A4情绪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回归理智并且找到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让我们拿时间管理培训那个案例来看:
情境
在培训当天看到大家的表现以后,对学员的表现非常失望。觉得自己这一个月努力都白费了,这些人根本不懂得珍惜,不尊重我的成果。大家如此不感兴趣,说明我的培训质量很差,下一梯次的时间管理培训根本没有开设的必要了。
Aware觉察
此次此刻,我的情绪又失控了。我已经被学员的表现,牵着鼻子走了。
Accept接纳
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每个讲师看到这种情形都会受不了。
接纳学员的表现,每个人都是独立个性,性格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可能今天培训内容不是他们需要的,可能他们今天的工作真的非常忙。
Ask反问
Disputing争辩
1.有用吗?
—我这样如此生气,对改变这个培训结果有帮助吗?
—没有任何帮助
2.真的吗?
—我看到的有些学员在上课时工作或者看手机,真的就表示他们对我的课程非常没有兴趣吗?
—有可能不是真的。比如今天有客户审核,他们中几个人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
3.成立吗?
—他们这几个学员不认真听讲,就代表我的课程品质很差吗?
—不一定。可能是他们几位正好对讲的内容没有共鸣。但是其他受众可能会有共鸣。
4.严重吗?
—今天发生的这个事情,对我整个人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吗?
—不会。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插曲,我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
Option选择
1. 其他可能性?
他们工作真的很忙。
还有一部分人比较感兴趣,而我却忽略了这一部分人。
我们的课程设计还可以更好。
2. 其他选择性?
和学员做一下访谈,了解一下学员的真实感受。 升级自己的课程设计
Action行动
1.找3个学员做访谈,了解学员的真实想法
2.根据学员的反馈,升级自己的课程
有了这样一个A4回归过程,我们又可以跳出被情绪绑架的怪圈,找回那个积极有行动力的自我。
【反思】
最近2个月,我设计了两个重要项目:新员工培训营和内训师工作坊。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对大家的反应也有所期待,我不停的刷微信,想看看大家的反馈和评价。但当我看到寥寥反馈时,心理落差非常大,被情绪绑架。
反思整个过程,有两个重要的点,值得思考:
1. 过程和结果哪个重要?
我做这两个项目,除了对公司 对员工有好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全局观:考虑项目时,不仅站在自己的维度,而是站在更高一个层级。
创新力:新的主意不断涌现出来,因为一个创新带动另一个创新,不再给自己设限。
掌控力:自己规划和设想的事情,全部可以变成现实,感觉再难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惧任何挑战。
自信心:每一个从0到1的过程,让我逐步建立了自信,和各部门的互动越来越好。
以上这几点都是我在过程中积累的,即使结果没有那么好,对我的帮助和改变也是潜移默化的。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2. 你是否戴上了优点过滤眼镜?
在一次家长会中,老师当着全体家长的面在黑板上写一些算式:1+1=2,2+2=4,3+3=6,4+4=7 刚写完,下面的家长们就开始叫起来:“呀,老师,你最后一道题答案写错啦。”老师转过身,跟大家说:“家长们,我写对了三题,写错了一题,而你们只发现我错了一题。“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戴上优点过滤眼镜。盯着那些缺点不放,让自己陷入无谓的痛苦之中。 比如我的内训师工作坊,在结束的时候,有同事EM留下给了我反馈,告诉我这个工作坊是给他们的一个样本,教会他们怎么做内训师。Xiu给我反馈,Winnie你做的就是企业文化。看吧,我明明也收到了正面反馈,但是我就其他人反应平淡、不积极回应耿耿于怀。我忽略了做对的3题,只盯着做错的那题。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 继续我的培训师和引导师的进阶路,7月底完成时间管理工作坊
【行动计划】
1.7月7日前完成《小强升职记》笔记
2.7月14日前完成《时间管理》课程开发
3.7月26日在公司开设《时间管理》引导式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