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纪·第五·侈乐

侈乐(全文)

      (原文)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弃宝者必离其咎。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剑为宝,宝愈多而民愈怨,国愈危,身愈累,则失宝之情矣。乱世之乐与此同,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为金石之声则若霆,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以此骇心气、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以此为乐则不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矣。

      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其乐也。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巨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用度量。宋之衰也,作为千钟;齐之衰也,作为大吕;楚之衰也,作为巫音。侈则侈矣,自有道者观之,则失乐之情。失乐之情,其乐不乐。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其生之与乐也,若冰之于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乐之情,而以侈为务故也。

      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性也,有性则必有性养矣。寒、温、劳、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则生长矣。生也者,其身固静,感而后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则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诈之事矣。故强者劫弱,众者暴寡,勇者凌怯,壮者慠幼,从此生矣。

      (译文)人莫不依赖自己的生命而生存,却不知道他赖以生存的根本。人莫不依赖自己的知觉去感知,却不知道他赖以感知的根本。知道自己赖以感知的根本,就叫作懂得“道”,不知道自己赖以感知的根本,就叫作弃宝,舍弃宝物的人必然遭受祸殃。世上的君主,大都以珠玉戈剑为宝物,这种宝物越多,人民就越怨恨,国家就越危险,君主自身也就越忧患,这就失去宝物的本意了。乱世的音乐与此相同,演奏木革类乐器的声音就像雷鸣,演奏金石类乐器的声音就像霹雳,演奏丝竹类乐器和歌舞的声音就像喧嚷。用这样的声音惊骇人的精神、震动人的耳目、摇荡人的性情倒是可以,但是以此作为音乐则不能使人快乐。所以音乐越是奢侈淫靡,人民就越是忧郁,国家就越是混乱,君主就越是卑微,这也就失去音乐的本意了。

      大凡古代圣王之所以重视音乐,是因为它能使人快乐。夏桀、殷纣制作奢侈淫靡之乐,扩大鼓、钟、磬、管、箫等乐器的声音,以声音巨大为美,以乐器众多为壮观,怪异瑰奇,令人耳不曾闻,目不曾见,务求过分,不遵法度。宋国衰微的时候,制作千钟;齐国衰微的时候,制作大吕;楚国衰微的时候,制作巫音。这些音乐奢侈是够奢侈了,然而在有道之士看来,却失去了音乐的本意。失去了音乐的本意,这样的音乐就不能使人快乐。音乐不能使人快乐,人民必然产生怨恨,君主的天性也必然受到伤害。其天性与这样的音乐相遇,就像冰遇到烈日一样,只能是反过来毁灭了自己。这都来源于不知音乐的真谛而务求奢侈盛大的缘故。

      音乐有真谛,就好比肌肤身体有本性一样,有本性就一定有保养本性的方法。寒、温、劳、逸、饥、饱,这六者都不适宜于天性。大凡保养,就是要考察其不适宜的原因并使之适宜。能够长久地处在适宜的环境,生命就长久了。生命这东西,其自身本是清静无知的,感受到外物而后才有知觉,或者是外物的影响使之然。放纵其心而不知收拢,就会被嗜欲所牵制;如果被嗜欲所牵制,就必然丧失天性。况且无穷尽地追求嗜欲,就必然会产生贪婪、卑鄙、悖乱的想法,做出荒淫、腐败、奸诈的事情。所以强横的劫掠弱小的,势众的侵害孤单的,胆大的欺凌胆小的,强壮的侮辱幼小的,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是由此产生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傍晚,学校附近想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窗外烟尘缈缈。去街上找寻吃食,看路边快要烧尽的纸钱,才记起今天是中元节。 家...
    百香小趣阅读 4,066评论 1 51
  • 其实这个文章的起稿时间为半个月前,那时候的心很丧,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今天5月29号,但我还是想按着当时的心情码下当...
    一只独立特行的珠阅读 3,550评论 0 1
  • 【人】 图中可见,画中人物在右侧秋千上,说明案主对未来的期望和渴望。秋千代表了不稳定,坐在秋千上背对未来的同时又表...
    少帅同学阅读 6,2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