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在第二章,怀特海先生提出一个原则就是教育的节奏,他认为在学生的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尽管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真理,但是在教育的实践中并未真正被掌握,也未对学生的心理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在他所讲的幼年期的任务里面,他认为,在教给孩子科目难易程度的时候,他反对那种,所谓把最难的科目应该放在后面学习,而认为应该把最难的科目先学习,认为这是人的先天秉性以及生存需要的,是学会生活所需要的,比如说,孩子面对的第一个智力任务就是对口语的掌握,以及下一个任务对书面语的掌握,他认为,孩子都可以来做。再比如说,孩子要去了解一些历史,一些著作,他认为不一定是因为学了书面语,而是因为孩子们掌握了阅读,而且孩子们可以通过聆听别人的讲述来了解这些。

        说到这里,我个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我们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按照人们认为的由易到难的顺序去做,难易程度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去挖掘,去发现孩子的天赋才能,让他们有兴趣地去学习,去发挥,即使大家认为很难,不适合这个年龄,也许他们却能做的很好。

        作者在第二个方面提出了智力发展的阶段,他主张以前人们认为的学生的进步是一种匀速发展,持续稳定的进程,形式不变,速度一致的进程。这种观点,他认为是错误的,他认为生命是有周期的,而且这种周期涉及到这个发展也是循环往复,各个阶段不相同的,我们的教育之所以呆板无效,就是缺乏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他提出了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

        在浪漫阶段他提出了,教育必须对大脑已经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骚动进行有序整理的过程,因为你不能去对一个空白的大脑进行教育,他认为,这是浪漫阶段最主要的一个本质。在精确阶段,他认为,这是代表了一种知识的积累,要使学生一点一点地接受一些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在综合运用阶段是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之后的一种理论综合。

      这里我用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分析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浪漫阶段的孩子看到的:哇,这里好多苹果,有5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他不会多想,就这么简单,清晰。

        精确阶段,逐渐学会了分析,会进一步思考: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把所有的苹果合起来,15个。

      最后到综合运用阶段,这时又重回浪漫,但有了一定的技能:哇,这里有好多苹果,一共多少个呢?哦,有5盘,每盘3个,表示5个3,于是,又快又准确地说出,15个。这就是最后的成功。

        作者还提出了,教育应该是一些有周期的循环不断的一个重复过程,我们应该摒弃那种错误的观念,就是在教育中设定一种不切实际的遥远的目标,而应该适时地对孩子的成功进行及时的鼓励,使他们感到欣喜,然后开始新的学习。作者在这一部分特别强调了,就是说我们致力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的任务,事实上应该特别注意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出现,以一种有节奏的状态,应该有中间阶段成功以及带着孩子的鼓励,培养孩子专注集中力,这样的话应该说才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够和谐地去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我们牢记,我们必须在合适的季节收获合适的作物吧!

        个人认为,这就牵涉到课程的设计,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和该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把它融入到课程内容里面,难易结合,尽可能找机会鼓励孩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这样,在合适的季节也就必定能收获合适的作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