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任重道远 树立目标 化繁为简

      今天下午和一个朋友讨论起教育孩子的事,我俩很多观点都很一致,也让我更加反省自己平常的一些做法。其实教育孩子就是“自作自受”,教育的好了,孩子好,自己也好;教育的不好,孩子不成器,自己也要跟着受罪。下午的讨论,使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对我很有启发意义:

      第一,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学习并不是孩子唯一的事,除了学习,他还有其他的事,学习和其他事一样,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事是他应该做的,学习也是他应该做的,他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

      我们小时候,大人不会给我们讲题、辅导功课,他们只会给我们指指大概方向,比如要好好学习、不会问老师、学习好了以后过得会好些这些道理,别的知识性的东西他们也不会教。除了这些,就是让我们吃饱穿暖。现在的很多家长相比以前文化程度高了很多,有了更深厚的知识,因此可以在学业上给孩子加以指导。但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样的话。那我们要思考,以前为什么这样的情况没有那么明显?问题出在了哪里?有办法改正吗?怎样来改正?我想,这个应该是有答案的。以我家为例,去年疫情严重时,孩子在家学习,一看他学习的态度、写的作业、考的分数,我真是生气,把我气得,感觉没心脏病也快气出心脏病了。我就想,不能这样,得想办法改变,不管他了,让他自己学吧,后来发现,大部分老师其实都很负责任,只要孩子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基本不会有啥大问题。

      还有一件事是,每个周末让孩子写作业,说个十遍八遍他根本听不进去,都是到周日晚上了,他开始自觉写作业。我看连续几次都这样,就想着既然催着没用,就不费劲了,只要他有自己的节奏,也可以。于是,今年基本一切正常,过完年后我再也没有管过他的作业了,他的作业也从来没有被老师批评过。我想这就是放手的好处,自己也省劲了,孩子也更有责任意识了,没有人来催促他,他便能自己合理安排节奏。因此,要在管与不管之间,哪些管与哪些不管之间找到平衡点。要做到这点,就要经常反省:今天有没有管得过宽?不应该管的事,是不是又没有忍住去管了?哪些要改正?哪些要控制住自己的管理欲?只有把责任给到孩子,他才会真正独立起来,真正负起责任,否则你的催促、提醒,都是越俎代庖,只会害了孩子、害了自己。

      第二,让孩子多干活。干活是很有必要的,多干活孩子对家、对学校、对社会、对他人会更有责任感,而不是眼里没有活,那样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只会傻傻的讨人厌、惹人烦。一个人在哪些事上投入的多了,他自然会在这些方面更有感情。

      他在家务活上投入的多了,比如做饭、刷碗、洗衣服、打扫房间、收拾屋子等,他会更体谅父母的不易,会减少以后因不能体谅父母,而不孝顺的情况发生。

      在照顾家人上,比如经常关心、帮助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弟弟妹妹等,那他心里自然会觉得让别人过的好自己也有一份责任,他会自然地对这些人投入更多,这样便形成了正向循环。

      他在下地劳动这样的事上投入多了,他自然会理解农民的不易、生活的艰辛、奋斗的意义,勤劳、坚韧、吃苦耐劳的重要性。这些东西,你说再多遍,都不如让他亲自来做体会得深刻。

      他在家庭大事这样的事上参与多了,他自然能理解一家人要相亲相爱、团结就是力量等道理,还能学到人们之间的相处之道,这比我们跟他重复说很多遍要团结之类的话更有力量,因为他亲自参与了,比如家里盖房子、旅游等,要让他参与,让他看到家人计划协调、忙碌不停、相互补台的样子。这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好处就是,遇到大事他不会推脱、躲避或是不会干、束手无策、不擅长,他会在一次次的事情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常识,适应多变的环境,见识形形色色的人。

      第三,要尊重孩子。孩子从小到大,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想干什么,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都要尽量尊重他的意见。因为尊重他,他会更加珍视自己的意见,也会更加深入思考,会对自己的决定更负责任。比如,我家老大特别爱养东西,而我很不喜欢养东西。但是,我想,养小鸡、金鱼、乌龟、小狗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要尊重他的意见。于是,在养东西上,我什么都不管,孩子自己很用心,给小鸡找什么的笼子、做什么样的窝、多长时间喂鸡,多长时间喂鱼等,这些他都发挥出了浑身解数,用胶枪、纸箱做三层楼、六个屋子的鸡窝,把鱼缸的水灌满、打开灯让鱼缸更漂亮等,他发挥出了潜力,也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第四,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长要加倍做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很多都可以从家长身上找到原因,孩子是家长的投影。孩子懒惰,是不是因为家长不舍得让他干活?孩子有电视、手机瘾,是不是因为家长经常对着孩子玩手机,除了看电视,就没别的事陪孩子一起做?比如锻炼身体、做手工等?孩子不会做饭、洗衣服,是不是因为家长怕麻烦没有教他,让他从不会直到学到会?孩子衣服稍微烂了不会连,那是不是平常就没有教他去连衣服,针也不会拿?孩子不爱学习,是不是因为家长也不爱学习,没有陪孩子坐那看会书之类?

      教育孩子是大事,大事体现在日常小事上。只要日常小事做好了,不愁大事做不好。种下好的因,结下好的果。事有不得,但求诸己。在教育这件事上,要每天反省,看哪里有不足之处,及时改正、优化。只要把小事做好了,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不会差,我们也能更幸福。

6.2 周五 早上录了一道题,练字,看了会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