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个很著名的命题,叫做“柔弱胜刚强”。
我们寻常的思维定势是“刚强胜柔弱”,或者倚强凌弱,也就是事物强大的一方战胜弱小的一方,而且,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找出许多这样的实例。譬如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侵凌弱国,攻城略地,兼并蚕食,强秦先后灭掉六国;譬如当代经济领域,大公司兼并小公司等等,都充分证明这个道理。似乎说明刚强胜柔弱是一种常态
难道是老子错了?不要忘了,老子是什么?老子天下第一!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看问题自然要更高一筹,更深一层。他从另外的思维角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大门,让我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刚强胜柔弱固然是一种常态,但是,老子正是要揭示一个被人们忽视了的问题,刚强胜柔弱不是一种必然。譬如体育竞技中弱方逆袭强者最终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柔弱与刚强是一对矛盾。“刚”与“柔”、“强”与“弱”是指事物的表面形态,而在其中却蕴含着事物内在的能力、潜力、生命力。诸如自然界中水滴石穿,石罅生树,蚁穴毁堤等现象。“柔弱胜刚强”,不是事物的巧合抑或偶然,而是一种注定与必然。且看老子的思想轨迹。
一方面,老子强调事物是从柔弱开始而发展起来的。没有柔弱,哪里有刚强呢?一个婴儿足够柔弱了,但经过成长可以成为一个彪悍的男人抑或一个丰满的女人。这个成长的过程也是柔弱胜刚强的过程。
另一方面,老子提出“物壮则老”的观点。这很有意思。就是说,事物一旦达到强壮的地步那就是老化衰败的征兆。成年人可以说强壮了,但各种身体疾病也就接踵而至,开始走向衰老。所谓物极必反,物盛必衰。这是老子的辩证法。在柔弱逐步胜刚强过程的同时,刚强也在衰败、减弱。
《周易》里面有许多阴阳生克物极必反的辩证思想。譬如《周易·乾卦》就表现得很明确,阳爻发展到九五时就到了巅峰,可谓至阳,所以人们称为“九五至尊”。如果继续下去,那么就是六五爻,它虽然处于九五之上,但却出现了衰微的征兆,开始走下坡路了。因此爻辞说“亢龙有悔”。这就是盛极必衰的道理。
强大的东西渐渐衰败,而柔弱的东西渐渐提升。这就是老子的哲学,就是老子“柔弱胜刚强”的真理性所在,就是“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的真谛。
《周易》六十四卦中凡上卦是阴卦的多为吉卦;凡上卦是阳卦的多为凶卦。也表述了柔弱处上,刚强处下情形中为吉的理念。
有专家说,老子的学说是雌性哲学、阴柔哲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老子哲学所倡导的是因顺自然,人的一切行为都不与自然或社会发生冲突,而又在弱肉强食的自然与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快乐,这种人生哲学思想充满了雌性的谦卑和隐忍,也充满了母性的温暖和智慧。
道家的阴柔、沉静与儒家的阳刚、亢奋相对照,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相得益彰,从不同哲学角度表现了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两种思维方式。
“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就是“道”,就是自然规律。老子讲“惟道是从”,提倡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以柔弱待人处事。换成文学的话说,就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换成通俗的说法就是,为人不逞强,处世能示弱。
孔子教导弟子要以大无畏的精神积极入世, 要“敢为天下先”。儒家人有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感,有一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政治冲动,于是,什么都想争第一,当官越大越好,贡献越大越好。
我们看看汉代之后的历史,自独尊儒术以来,科举考试、官僚举荐等方式为历代统治阶层提供了大量人才。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基本成为国家的人才库、智囊库。各种社会人才争先恐后投入到科举考试之中,即使没有以科举为台阶踏上仕途的民间人才,也都是跃跃欲试,利用各种方式,试图敲开仕途的大门。
譬如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毛遂自荐,表述了想要进入唐王朝国家管理体制,施展人生抱负的强烈欲望。文中说:“君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毕竟是求人家举荐要官,多少有些狼狈和掉价。
老子不赞成这样。老子说他有三件宝贝,其中之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坚决反对逞强,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逞强的人没有好下场。作死。
我小时爱读《三国演义》,里面常常两军对垒,总有逞强的大将喊着“末将愿往”,率先拍马迎敌,结果却是往往没几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让我挺震撼,觉得有些悲壮。
对他们的武艺我们不置可否,但这种所谓的勇敢却值得我们怀疑。他们一方面死于蔑视对方,是“不知彼”;另一方面死于夸大自己,是“不知己”。二者之间,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后者。尽管那是个乱世英雄的时代,即使可能明知去送死也要在所不辞,但这种英雄主义本身不就是一种“强梁”吗?
“失街亭”的故事可以说是个悲剧。马谡之所以被斩,就是因为他过于自信,过于逞强,实际上无法担当守街亭这个重任。最终以性命为自己的不自量力做了一个惨痛的诠注。这就是说,要顺应自然,适应形势,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自己,这不仅于自己不利,轻则身败名裂,重则丧失性命,而且,给你所从事的事业也是带来贻害。
由此看来,逞强往往要付出很惨重的代价。所以,“不敢为天下先”所表述,的,不是否定勇敢而是否定逞强。与其说是一种低调谦卑,毋宁说是讲究智慧的人生态度,是真正的高人。
我们常说两个成语,一个叫“英雄气短”,另一个叫“儿女情长”。
项羽够厉害吧!宋朝女诗人李清照都很崇拜他,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没有返回江东,而是自刎乌江,为什么呢?本来可以东山再起的嘛!就因为他太要强了,过于刚烈,好面儿,怕掉价,无颜见江东父老。实际上,也是那种英雄主义要了他的命。
还有《三国演义》里周瑜,也是一个刚强的汉子,不甘心屡败于孔明,仰天长叹说:“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因气丧命,这都是英雄气短。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很有名的怪物叫斯芬克斯,长着少女的面孔狮子的身子,就是狮身人面。它把没有猜出它出的谜语的人都吃掉了,为害一方。最后,一个年青英雄叫俄狄浦斯,解开了谜底。斯芬克斯就羞恼地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摔死了。这也是气短,觉得自己聪明过人,受不得羞辱。
爱情中男女缠绵悱恻,这叫“儿女情长”,其实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项羽这个叱咤风云的大英雄,在虞姬面前表现得多么深情啊!切不可简单把它理解为男人好色,这很浅薄。现在我们从老子哲学角度来理解,就可以明白,这是爱情缠绵的力量,是女性娇柔的魅力,这就是以柔克刚。
“柔”是老子哲学的重要范畴,而“柔弱胜刚强”则是一种谋略思想。是对“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理念的贯彻。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因顺自然。你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强调个人奋斗的力量,忽视或者小觑自然的力量,违逆自然,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而“柔弱胜刚强”就在于尊重自然属性,借助自然力量。
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很具有现实意义和行为意义。
在做人处事方面,逐渐培养慈柔、收敛、谦下的品德,不逞强,不冲动。遇事能示弱。低调不等于低下,更不等于低贱,反倒体现一种宽厚的品德。过于张扬,过于高调,过于强势的“强梁”表现,只能有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