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民国人”

【最后的“民国”人】

  上海的石库门不中不洋的房子,虽然那些红砖的颜色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鲜艳了,但也能够看到隐隐约约的红色,那一片具有民国建筑特色的房子,门框的水泥开始斑驳脱落,但依然可以看到这些房子的特色,完全是用原木做成的木框木窗木门,那些拱形的墙门,这一类建筑虽然现在看起来是那样的低矮陈旧,但只要我们把时间推到20年代30年代,这里同样是上海最繁华的那些地带,上流人物的旗袍和披肩,长袍和马褂,长衫和礼帽,还有手里的stick手杖,马路上飞驰而过的奥斯丁汽车和那些发出叮叮声音的黄包车,这样的画面我们只能够去想象,或者从电影里去看到那些画面。

    两兄弟开的一家出版社,也分不出这是出版社还是家里,家里的那只大餐桌几乎成为不停的流水席,每天围着几十个文人墨客寄生在这个“出版社”的大树上,他们说着原汁原味的上海话,在那些灰暗的灯光下,一边大口的喝酒,一边大口的吃菜,只有在吃喝这一刻,让这一群文化人,不再需要装模装样,这也是他们最高兴的那一刻。

    我大哥从小生活在这么一群文人墨客之中,每天看到那些戴着礼帽衣着长衫马褂的人,在自己的面前晃来晃去畅流不息,每天看到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吃肉,一边还要哼着小曲,这一群民国时期死死固守的文化人,此时此刻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出版社的那一张饭票。

    我大哥从小生活在这么一批人的中间,几乎每一天都和他们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一遍又一遍听他们讲猪头肉如何烧才好吃,民国该走向何处,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

    在我大哥五六岁的时候,马路上喊口号,游行的队伍越来越多了,在马路上游行的频率越来越多了,那个民国已经变得摇摇晃晃了。

    有一天家里人直接把他从学校里接走,直接登上了去台湾的轮船。

    他是带着满脑子的民国记忆离开了上海。

    他是购买了一箱子的礼帽、长衫、马褂,只要有机会有长合穿这些衣服,他总是迫不及待的去穿上这些衣服,他是穿着那些长衫马褂走在欧洲的街头,在满屋子洋人的咖啡馆里,用英文和大家聊天,大多数的洋人都会表示惊讶,这个会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民国人,是不是穿越过来的。

    我大哥是最后的一个民国人,小时候留下的这些深刻记忆和生活习惯,已经无法从他的记忆中抹去,他是越来越想回到过去,还是满屋子的人,每个人都是长衫马褂,戴着礼帽,大家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子边喝酒吃肉。

    他是标准的民国小资产阶级,这种民国的腔调,请一个演员都演不出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月光溶溶,凉风习习 是谁在弹奏《小夜曲》 没有舞台,没有喝彩 再难遇到仲子期 自己的人生 还需自己奏出精彩的旋律 ...
    泰山寒梅阅读 454评论 29 30
  • 静立青松剑指天 飘渺云雾意生天 把酒遥对贺万寿 千夫独挡沙子关
    亲亲原上草阅读 335评论 0 1
  • 古典书法, 用毛笔写汉字, 线条属兰叶描法。现代书法, 用钢笔写汉字, 属铁线描法。两者虽有差异, 但他们的...
    王卓族阅读 462评论 0 1
  • 一切尘埃落定,只剩下一地鸡毛。
    流云掣风阅读 206评论 0 0
  • 五月初夏蚊蝇多,月朦胧,鸟喳喳,漫步田埂。 健步走过稻田旁,青蛙叫,蟋蟀呜,路人偶遇。 锻炼身体健步走,须坚持,不...
    冲天农锄草阅读 330评论 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