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我参加了一个写作成长社群,口号就是:不写就出局 ,7天1篇作业,坚持写7年 。
11月初,社群里公布写作主题,突然显得一片喧哗,因为要写自己。“我”是个主观体,现在要主观去描述客观的自己,这真的让人犯难,哗变的群友们感觉是摊上大事儿了。
好吧,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给自己贴了三个标签。一,文字控,二,宅男,三,伪文艺青年。
也许这样,“007写作不出局”的伙伴们更容易认出我吧。
一,文字控
我对文字有一种天生的感觉,大脑读取汉字这种表意符号具有敏感性,同时记忆也容易成影像,似乎有点过目不忘的感觉。
反观,我对周围声音就记不住。特别是微信的语言功能,几乎是谨用。即便别人发过来,常常听了就忘记,也是完全记不住的。
自己不善于口头表达,但微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这个文字控的优势尽显。跟人聊天,我可以通过文字,窥视他(她)的一些的信息。
在一个点上,文字作为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符号,包含多层次涵义。在我眼中,文字是一种立体般的信息载体,通过解读他们,常常能窥一斑而知全豹,收获颇丰。具体来说,通过它(字符)来判断一个人,预测他思想之脉络,就像至于人体之骨架,揣摩其行为之方向,至于肉体之丰腴。
另一个面上,阅读作为工具,通过对文字的解构,把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接着进行深入思考,会发现不一样的细节和动人之处。当然,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二,宅男
作为一个标准宅男,你们可以把我想象成一只安静的小龟,保持着一刻不停的趴窝行为。如果哪一天我能现身大型娱乐场所和购物百货中心,那肯定是三个月以上才发生一次的小概率事件。
宅男的正产品,就是做一个安静的阅读者。我对于什么类型的书籍都是来者不拒,耳鬓厮磨。无论是文化历史,天文地理,还是动物植物,宇宙天体,甚至量子物理,统统拿过来啃读一通。
读书有什么好处吗?我相信最少涉及两点,其一,不出家门,丈量世界。其二,一种读书,百态人生。
宅男的副产品,就是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者。说句题外话,其实我很欣赏facebook的总裁马克扎伯。作为美国最年轻首富,他觉得衣服多了是浪费精力的事情,每天永远穿同样一件T恤衫,而要把精力放在重要事务里,就是专注内心吧。
家人诟病道:“你能向马克扎伯学习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脸不扫干净,还有脸说首富。”
当然在白天,我是一个工作狂。到了晚上,我就是另一番业余狂。
我喜欢一个人安静呆着,要的就是那种感觉,不喜欢喧哗热闹,那样让我心烦意乱,人越多心越慌,不知所措。
三,伪文艺青年
我在微信里和好友聊天,自己喜欢写作。“自己真的会写作吗?”我觉得表达太片面了,就像一个细胞的横切面而已。
我也承认,常常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在我12岁的时候,看了几册连环画,就想写一本关于人猿进化史的书籍,但冲动是魔鬼,之后就是不了了之;我也承认在16岁的时候,就想写部自传体,——我的人生,脑子里余念一大片还是没有动笔;我更加承认,自己在18岁的时候就构思出一部超长篇小说,然后准备一口气写完了全部的提纲。那时候热血沸腾,觉得这些三部曲还不够气势磅礴,又添了一部前传,合成四大部。
我不知道,自己是被生活的洪流裹挟,还是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懦弱,这些文艺作品到现在片字不见。
所以,你也知道我根本就是一个文艺伪青年!
真正的文艺青年热爱着某领域,他们用文艺作品来调剂生活,用文艺生活来陶冶性情,用文艺性情来表达自己,他们是文艺爱好者。用心研究文本,音乐,绘画,电影,美食,直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好吧,我什么也不是,三个标签,证明我只是自己。
无戒365极限训练营第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