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089字,大概3分钟阅读时长。
01
想起来我以前的一个土豪朋友。
在一个没有拆迁,没有中彩票的普通工薪家庭女孩子眼里,她已经是我暂时能碰到的天花板了。
那时候看着她穿的名牌衣服和鞋子,虽然我并不了解实际价格,但是也知道这些东西与我无瓜。
一次我问她,“这个牌子的不会很贵吗?”
“虽然是贵了点啦,但是这个鞋子很好看而且质量很好,可以穿好久啦。”
听完她这么说,我贫穷的心脏紧缩了一秒。我看着脚上穿了两年100块钱不到的清仓甩卖运动鞋心里流下了贫穷的眼泪。
那时候我会认为她买的喷雾瓶是精致的生活。(就是一定要倒水进去,然后喷出雾来喷脸的瓶子)
会认为穿很贵的鞋子是精致的生活。
会认为用高价的护肤品是精致的生活。
被消费主义牵着鼻子走的一点就是把物品的价格当成代表自己的价格。
18岁的我,只当是被披着精致生活外皮的消费主义迷惑了。
不过没真的陷进去还是一个字救了我,穷。
所有的东西早就暗中标好了价格。
知道自己的实力边界在哪,消费主义才霍霍不了你。
04
不过现在看来我倒没觉得我同学被消费主义迷惑了。
那时候的我会想,她怎么能这么挥霍家里人的钱呢?怎么这么会花钱呢?
但是我忘记了她家的经济基础比我家好太多了,不是我家那种要为了一个月几千块钱工资而费尽精力的家庭。
小的时候家里人不给钱,5块钱的杂志要省五天的早饭钱。每一期杂志都能买的同学,我心里都是羡慕的。
但是现在对我来说,随便买一杯奶茶,喜茶奈雪都奔30了。
但是这个能说我是追捧消费主义吗?
因为家庭条件和个人的经济基础不同,要平和的看待周围的人,没必要去羡慕或者鄙视他人。
当然啦,这里指的是周围的朋友,而不是要长久生活的人。对那种为了省钱不管孕妇状态都不剖腹产的老公。
我只想问他们一句对象在哪领的?
03
现在我的消费观念从四个角度看,根据实际价值,实用次数,自我能力和满足心理来买。
比如贪便宜在网上买的廉价T恤,结果买回来的衣服连做抹布都不好用。
健身房的年卡基本上都不贵(长期看),可是在考虑我可能会使用的次数下,我还是没有办。(试一下一个月在家附近散步或者坚持做一段时间简单运动就知道该不该办了。)
比如知识付费,如果这个能让你成功的课程真的能让你提升,也一定一定要在自己有足够购买力的情况去买。毕竟教人成功的方法就像是饭碗,除了父母没人会教,除非教人这个方法本身就能赚钱。
一些个人爱好,比如护肤品,虽然你知道它有品牌溢价,但是用了之后会感觉自己好美好靓,而且也会经常使用,购买也只是挤挤生活费,那就买吧。
如果要买的东西能满足这些条件那就买吧。毕竟现实已经那么苦,给自己加一点甜也挺好的呀。
我是一个咸鱼学生党,拜托看到这里点个赞支持支持吧。你的点赞会给我动力鸭!